拒绝校园欺凌

编辑: 丁敬清 2024-04-12 11:45:04

在世界各国,不时有校园欺凌事件上演。残忍的手段,心灵的扭曲,内心的阴暗,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暴者,甚至是协助施暴者的人,冷眼旁观的人,都给这个世界抹上一笔浓重的黑色,令人触目惊心。

校园是学生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为有效防治中小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国务院教育部门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多方联动,校园欺凌事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遏制。然而,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又频频出现,甚至有案件触碰到《刑法》的底线,这给全社会再次敲响警钟。拒绝校园欺凌,迫在眉睫。

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欺凌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良好引导。学生身处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复杂与信息的多样化充斥青少年的视野,让涉世尚浅的学生真假难辨,在网络环境中交友、聊天、玩游戏过程中很容易就实施欺凌或者被欺凌。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十分严重,在他们身心发育过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是极需引起全社会关注并着手解决的。

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古人云:冲动是魔鬼。莫要让孩子复仇的情绪成为犯罪的导火索。诚然,当今社会针对校园暴力有确切法律规定和教育,但我认为,应让他们从心底里存有温暧,对生命的尊重,对阳光的热爱,那么面对矛盾和冲突情绪失控时,便能以爱心去理解,去释怀,让冲动的魔鬼烟消云散,灰飞烟灭。此外,对于校园欺凌,法律只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在法律出席之前,不管是全社会学校家庭,孩子都能主动一些、改变一些,学校是青春的落脚点,是阳光的栖息地,应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不是一条狰狞的伤疤。
    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学生身上,但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拒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拒绝校园欺凌,人人有责,因为它关乎每一个家庭,关乎社会和谐,关乎国家发展。让我们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拒绝校园欺凌。

(县委党校 肖勇)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2277825924@qq.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