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 想起那些编辑

编辑: 王艺峰 2023-11-08 03:02:48

□马晓炜

今年11月8日,是我国第24个记者节,亦是媒体人的盛大节日。于我而言,每到这个节日,总会想起那些见过面或未曾谋面的编辑,是他们在背后默默无闻、不辞辛苦地看稿改稿,让我粗浅的文字一次次刊发出来;是他们的无私关心厚爱,让我这个农家娃,成长为团职领导干部;是他们的悉心指导帮助,让我有幸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

那年,我初中毕业参军入伍。部队领导看我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一纸调令把我调入机关,专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为不辜负首长的殷殷期望,我便夜以继日地写,完稿后立即发到军区报纸。可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投了近百篇稿子,全部石沉大海。那种失落感,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怀疑自己压根不是搞新闻的料,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恰在这节骨眼上,我收到了一封报社编辑的来信。编辑对我热情写稿给予鼓励的同时,提醒我多去一线抓“活鱼”。编辑的信,使我如梦初醒,之前的稿子,是我“闭门造车”的产物,怎么可能接地气、鲜活起来呢。

编辑的信,使我重新振作起精神,白天深入火热的演兵场,夜晚写稿。终于,一篇反映部队领导关心训练尖子的消息,经编辑润色后被报纸刊发了,虽然加上标点符号仅有117个字,但捧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我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正是在编辑的关心下,两年后我凭借在省级以上报刊发稿300多篇被破格转干。当了干部之后,我一直在写作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亦经历过“写稿像呆子,送稿像兔子,退稿像傻子”那样的成长过程。幸运的是,无论是采写的通讯报道,还是撰写的言论、调研报告等,都能第一时间得到编辑的认可,享受了“登了稿子像疯子”一样的快乐与风光。也使得部队首长对我“高看一眼”,短短十年间,我就从排长走上了团职领导岗位。内心对编辑的感激、感恩之情始终难以言表,是他们甘愿做嫁衣,才有了我军旅生涯出彩的章节。

前几年,伴随着强军兴军的嘹亮号角,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火热的军营,转业到了地方工作。地方多姿多彩的生活,点燃了我的文学梦。于是,我将所有闲暇时间,用在了写作上。与文字结缘这些年,我一直从事公文和新闻写作,现在突然转向文学,难免有隔行如隔山的窘境和生疏。庆幸的是,我在给一些编辑投稿后,他们常用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给予我帮助和勉励。一篇本来不合适的稿子,经过编辑耐心修改后,发表了。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也给了我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每当有稿子发表后,我在兴奋自豪的同时,从不忘把原稿拿出来,逐字逐句地对照比较,当看到经过编辑巧妙修改的语句,内心平添了一份对编辑老师的敬重。纵然我们从不曾相识,但是通过文字,让我感受到了,在这个快马加鞭、汽笛声声催的工作节奏里,编辑对一个无名之辈的厚爱。或许只因有了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我们能够从副刊上读到一篇篇直抵心灵的美篇。

有次,我参加一个会议,偶遇一位神交已久的编辑。经过她的妙手修剪,给我发过不少稿子。想象中,她一定是位德高望重的老编辑,见面后才发现是个朝气蓬勃的小姑娘。表达谢意之外,我多了几分汗颜。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敬业精神,对于不惑之年的我而言,与之相比真是望尘莫及,唯有向她,向那些编辑老师们虚心学习请教,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转眼,在编辑老师的扶持下,于文学的道路上,我蹒跚着走了四年多的光景,虽然偶有拙作发表,但我深知,那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都浸润着编辑的心血,是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这个普通文学爱好者,撑起一方灿烂晴空。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2277825924@qq.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