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清欢
□廉彩红
我喜欢菜市。菜市里的人,行走言语随意不拘束,带着股亲切劲儿。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间都是朴素和热闹。
俗世的热闹,总带给人踏实、稳妥。身处菜市,不由得心神就放松了,人晕晕乎乎,陶然而醉。
很幸运,在我住所附近有一所农贸市场,还有一家早市。我在它两者之间任意选择,想去那个市场,抬腿就走,既不需要提前计划,也不需要给谁报告。到了市场上,买不买东西在其次,要的就是这份热闹里的朴素,喧闹里的亲切。
这边喊着:“芹菜,芹菜便宜啦哎!”
那边吆喝着:“豆腐,豆腐哎,咱自家做的豆腐。”
不示弱的另一个商贩喊:“老豆腐,嫩豆腐,豆腐皮,豆腐干,您随便选,随便挑!”押韵合仄,顿时吸引众人围拢了过去。
那一家有一学一:“咱家有豆芽哎,黄豆芽、绿豆芽、小豆芽,脆生生,鲜嫩嫩,价格公道有保证。”
在两家的擂台声中,有人已经提了几兜菜往外走了,有人还流连在几家摊贩前,精挑细选。
我正看得热闹,突然听到一声招呼:“闺女,这是咱家自己种的藕,新鲜着呢!”我抬头看着面前布满皱纹的脸,正满面含笑地看着我,我停了脚步,细心地挑选着莲藕:“咋卖哩。”
“不贵,不贵,三块一斤。保证新鲜好吃。”
提着莲藕,继续逛着菜市场,不知不觉间,我双手提满了蔬菜水果,沉甸甸地,勒得手疼。而我心里,充溢着欢喜和满足。
记得多年前,农村没有菜市,只有集会,逢哪个村有集会,左邻右舍的乡亲相互邀约着去赶集,人们相携着向集市走去,叽叽喳喳地诉说着自己要采买的东西。
集市,是当年的信息集聚地,商品汇合所,及人情往来交融的场所。遇到赶集的亲戚、熟人,远远地就打着招呼:“你也来了。”“是啊,是啊,来买个锅。”“我给姑娘买身衣服。”就是不认识的人,如果在集市上相逢个三两次,再次相逢,就会会心一笑,并停下脚步,拉扯几句,然后话越说越多,仿佛认识多年的知己朋友。集市上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欢悦、温暖的笑容,如果哪个人心底有些许的沮丧和不快,也会被周围人的笑容感染着,微笑起来。
老时光里的集市,早已成为一粒粒珍珠,镶嵌在生活的底色上,时常泛着低调的光芒,照亮陈旧的记忆。
回到家,我蒸上米,把莲藕切成几大块,和排骨、红枣、山药一起炖了,再炒个西红柿鸡蛋。砂锅里排骨汤噗吐噗吐地冒着泡泡,香味顺着砂锅沿往外跑,炒锅里油热了,呲啦一下,我丢下葱花、姜末,香浓的味道瞬间溢满厨房。香气和响声,在厨房里唱着大戏——朴素、热烈、喜悦,这是俗世人家的烟火气。
家人喝着排骨汤,吃着排骨、鸡蛋、米饭,一个个都说好,味道清鲜,富有营养,还不剩饭。
我笑了起来。我喜欢集市里的热闹清欢,也喜爱厨房里的热烈清简。其实,日子越清简越好,日常饭食不要繁多,够吃就行。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