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沥沥
文/玉玲珑
从乡下回来的母亲,总是不自觉地念叨着最近繁忙的农事:“洋芋(去年冬天种下的)秧子现在长得壮实得很,已经薅了草了;油菜籽细长的菜荚长得密实得很,都完全封顶了,把一大块一大块的油菜田封得严严实实的,今年收成又好;包谷的营养坨也在下地栽了;春水也好,大部分人家的水田都已经整出来关满了水,白光光明亮亮的”……在这些絮絮叨叨的音频里,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画面就直接在心上蹦出来。
4月已经来了一半,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正卷帘在望。
一过立春,天气就渐渐回暖,气温一天比一天高,偶尔的一场降雨又轻轻拨动一下不太稳固的天气的心弦。自然草木在温润的大好时节里,凭着一天一个样的劲头在生长。每天出门归来必经的路上,每一种植物都在短暂的时间里变得绿意盎然。印象特别深刻的约5公里的法国梧桐树、约10公里长的花树,在春日的阳光和雨露下从雏芽儿到新绿再到如今的碧绿,花树一茬一茬地都开过,描绘出从立春到清明到谷雨的丰富而馨香的色彩变化。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对春日反复无常的气温总是处变不惊,用他积累的“清明不断雪,谷雨不断霜”这样一句平实的谚语来应万变天气。他和所有农民的期盼一样,认为谷雨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就是老天爷最英明智慧的决定,“清明要明,谷雨要淋,谷雨不淋,五谷不登”。真是感叹先辈们的智慧,从清明的一束阳光,从谷雨的一场雨露中已经窥出了五谷丰登年的心思。
一年的谷雨时节,当年的主要农作物几乎都已经播种下地,此时正是植物破土而出的时候。雨水多,农作物得到滋润,发芽生长就更快更茁壮。谷雨时节正是栽苗插秧的季节,充沛的雨水保障了苗秧的需水量,所以先人们提醒说,“谷雨要种田”“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这是人们从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得出季节、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提醒人们在什么时节该干什么,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代代传承,使得勤劳智慧与节气紧密相依。过了谷雨,气温将一路飙升不再回头,植物将迎来一年生长的最旺季。
谷雨这样的节气,对于与土地脱离关系的我,也许并不能真正了解到它深藏的大意义。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足见人类历史对我国节气这部分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肯定,炎黄子孙读来倍感自豪。
二十四节气反映着自然节律及气候物候的变化,指导着先辈们生活攸关的农事生产。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更反应着我们的祖先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和哲理。
谷雨时节,在如黛青山的怀抱里、在绿意遍野的山原中,在蜿蜒延绵的梯田上,在朦胧如烟的细雨中,父亲光着脚提着耙走在崭新而柔软的田坎上,细细的溪流若有若无的声息在我的眼中慢慢铺展。在父亲坚定而柔情的眼中,或许看到了仓房里金黄如川的稻谷,或许看到了丰收里家人如花的笑靥……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