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将“县里那些事”讲到观众心里
□何勇海
(上接第38期)
《县委大院》的很多人物形象,都被赋予鲜明情感。它描绘了县长艾鲜枝的嫉恶如仇,表现了乔胜利因工作而忽略家庭的委屈与艰辛,也展现了三宝为保住全村吃饭根本的无奈与算计,而老邱以上访方式替百姓发声,反映着光明县各类疑难杂症,则体现出执着与勇毅……这些人物身上的情感都是非常丰沛的,观众更容易实现与他们的情感互通,进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细节到位。此剧的细节拿捏准确,有观众称“追剧如同沉浸式上班”。如猪肝色的办公桌、红色的电话座机、储物柜上的便利贴、蓝色的文件夹以及打印机等,每件道具都准备得相当充分,被不少体制内观众认为是贴近生活的真实,有极强的现实氛围感,“似乎在我身上安了摄像头”。
总之,《县委大院》给人一种真实、可信、有力量的观感。有观众可能认为,该剧虽让观众得以一观基层百态,一品县域故事,但不够“爽”,没有强剧情、强节奏。实际上,这恰恰是真实的体现——有基层干部表示,真正的基层,并非充斥着惊天动地的大事、尖锐复杂的矛盾、深不可测的同僚、不通情理的群众……如果《县委大院》热衷于铺陈斗争与矛盾,“爽”则“爽”也,但能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吗?
当然,或许是因基层事务冗繁琐碎,《县委大院》没有明晰的叙事主线,使得其主题不够鲜明,剧情结构较为松散,戏剧性不够,不太“抓人”,有人甚至认为像是在记“流水账”。如果有一个核心主线牵引整部剧的推进,会好得多。另外,一些重要剧情的推进过于匆忙,给人以“赶快完成任务”的感觉。有观众认为,此剧似乎涉及很多问题,但似乎又没有涉及几个问题,这就是平均用力的结果,难以形成故事高潮,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为后续的创作者提了醒:用散点白描式的“生活流”叙事讲故事,如何避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以免剧情结构松散、没有亮点与高潮,是值得深究的课题。
瑕不掩瑜,《县委大院》的短板,并不影响将“县里那些事”讲到观众心里,让观众从中产生对真善美、光明和未来的追求。(完)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