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

编辑: 王艺峰 2022-11-16 13:53:32

陆游

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

凛然猛士舞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

不令气象少渟滀,常恨天地无全功。

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

太阴杀气横惨淡,元化变态含空蒙。

正如奇材遇事见,平日乃与常人同。

安得朱楼高百尺,看此疾雨吹横风。

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诗情与战火交相辉映,铸就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诗城文化。在这里,历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李白、白居易、杜甫、苏轼、王十朋、范成大、陆游、黄庭坚、王士祯等纷至沓来,在奉节或为官、或寓居、或游历,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今天我们分享陆游的一首《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

乾道七年(1171)四月,诗人时为夔州州考监试官。共作《试院呈同舍》《试院春晚》等17首诗,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与其他诗作相较,此诗是诗人在西行夔州的诗作中较为豁达的一首。虽然其中不乏怨切怅恨的语句,如“不令气象少渟滀,常恨天地无全功”,是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根无定所的怨怼之语。但是,这并不能表明,该诗的主旨即在于怨恨。本文的诗眼在于一个“悟”字:因“悟”,作者笔下的壮丽山水才有另一番形象——“空有豪健无雍容”也因为有了“悟”,自然之妙、人生之妙才得以透过诗人之笔向我们展示出来,成为此诗的生命之本。故而,该诗是借景抒情的写景诗,其主旨就在于抒写诗人在风雨中望峡口诸山所得的人生感悟:不论是自然山水,还是自我人生,“妙处元在烟雨中”;不论平时怎么普通,多么平凡,一旦“遇事”得显,便有奇材之举,实现自身的真正价值。在豁然开朗的顿悟之后,诗人也表达了对“朱楼”的亟盼,含蓄地传达出诗人渴望再回朝堂、为国尽瘁的愿望。

从陆游早年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时在学李白,在临安的时候,“小李白”的别称,指实了他的一面。但是现在却不同了:他的遭遇,他的生活,他的思想和感情,逐年逐月地使他更接近于杜甫。可是他也不同于杜甫。他的豪迈气魄,透过他苍凉的诗句,催促着他的诗正在逐年逐月地突变,而他到达蜀川中,正是突变的开始。该诗是诗人诗风突变中的一朵浪花。 

首先是现实主义诗风的更进一步。中国诗的优良传统,有时是叙述古代英雄,有时是叙述诗人的丰富感情。尽管古代作家还没有提出现实主义写作理论,但在他们的写作中间,确实有若干部分,包含看现实主义的因素。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继承了“诗三百”的传统,也开创了宋代现实主义诗人的道路。陆游接受杜甫的风格,把现实主义的诗风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在46岁以前,在字句、音律、对仗、用典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成就,这是从江西诗派学到的。46岁到了夔州,他接触到广阔的天地,也更认识到国家兴亡的根源。现在,他在几经彷徨、失落、怅恨以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直面惨谈的现实人生,以豁达明郎的心态看待“野陋可嘲诮”的夔州,把它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烟雨”,静观人生之妙,静待人生的机遇。这一切,在该诗中都得到了自然而充分的表达,这也恰恰说明,陆游的诗正在开始转变,可是这也只是个开始。现实主义传统中,最深刻最有力的主题——爱国爱民的思想,在此诗中并未得到鲜明的表达。 

其次,诗句千锤百炼,自在、苍老、生动、遒劲,自成一家。此诗所写的山水之景,虽给人豪健雄壮之感,但却只有寥寥数笔。山之形态,尽在“白盐赤甲”四字;而其雄,则由“摩苍穹”传出神来。用典熨帖,文字精约,不能不谓老练到位、遒劲峭拔。在写景抒情及叙议交替之中,诗人的笔触都是自然流转,毫不生涩。前两句摹写山水之景,措辞用字都已含情。次两句直接抒情,先恨后叹,可谓点题之笔。接下两句,比兴互见,意义婀娜。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将以往的恨,现在的悟,归于亟盼,寓意含蓄而蕴藉。 

最后,情感饱满、充沛,旨趣盎然,富有义理。此诗中,诗人或直接或间接,或恨或叹,感情充沛而丰富。而其中对于人生的感悟,不仅富有义理,更富有深度,是全诗的生命力所在。 

钱仲联在其《剑南诗稿校注序》中说道,陆游的“写景诗往往能用锤炼而归于自然的笔触,捕捉形象,情景交融,突破李白、杜甫、王维、柳宗元、苏轼、黄庭坚、陈与义的樊篱而自辟境界”。可见,此诗已基本具备了陆游写景诗的基本特点,是陆诗渐趋成熟、自成一家的重要标志。 

(贾雯鹤)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