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诗百首赏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诗情与战火交相辉映,铸就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诗城文化。在这里,历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李白、白居易、杜甫、苏轼、王十朋、范成大、陆游、黄庭坚、王士祯等纷至沓来,在奉节或为官、或寓居、或游历,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今天我们分享一首傅作楫的《白达喇河晤李大伊山有赠》。
《白达喇河晤李大伊山有赠》
傅作楫
读书万卷不报国,浮生百岁无颜色。
独骑老骥走龙沙,众口悠悠长太息。
长太息,殊不然,男儿出塞如登仙。
一朝帷幄风云借,千年万载图凌烟。
君家门第雄京洛,近复从军讨沙漠,
一笑相逢瀚海西,咨嗟顾我芙蓉锷。
丈夫功名会有时,说向途人那得知。
试看河堤憔悴柳,春来依旧飏青丝。
这首诗是傅作楫在西征瀚海途中的白达喇河,与好友李伊山邂逅相逢,有感而作的赠诗。李大,李伊山的排行。
本诗有四层意思。第一层为“读书万卷不报国,浮生百岁无颜色”两句,铿锵有力,犹如闪电惊雷,振聋发聩。两句总领全篇,是全诗的核心和主线,以下逐次铺陈。
第二层,诗人写自己年过半百,“独骑老骥”,随军颠扑奔波在瀚海。人们都为之叹息,他却不以为然,认为男儿为国驰骋疆场,犹如登仙,是最大的满足。一旦风云际会,建功立业,就会在凌烟阁画影图形,万古流芳,有什么值得“太息”呢?
第三层,写与友人在瀚海邂逅相逢时情绪的微妙变化。两人相见,始而惊诧,一个觉得对方没有沉溺于京洛富贵人家的声色犬马,而“从军讨沙漠”,一个咨嗟(叹息)对方历经坎坷,年老体弱,却仍然在边塞军中操刀弄剑。(芙蓉锷,刃上有芙蓉饰纹的兵器。)继而两人会心地相视而笑。因为他们殊途同归,都在践行“读书报国”的宗旨,在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宽慰和满足。
第四层,写崇高理想,指日可期。大丈夫的胸襟,不为常人所理解。鸿鹄之志,燕雀安知?末尾“试看河堤憔悴柳,春来依旧飏青丝”两句,诗人用绝妙的比喻作结,预示他们的抱负终将实现。前面用大量的篇幅叙事说理,这里却以写景状物作结,两者本不相属,但在逻辑上有内在联系。这样的结尾,显得峭拔,别有韵味。
这首诗始终围绕“读书报国”这根主线铺叙直陈,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在写法上起势雄浑突兀,结尾闲雅平和,起伏跌宕,首尾照应,深得演绎变化之妙,读来兴致盎然,韵味无穷。
(来源:夔州诗赏析)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