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峡口风光奇异

编辑: 王艺峰 2022-09-14 10:30:47

□毛晓丽

瞿塘峡,又称夔峡或夔门,在三峡中排行第一, 因为雄伟而著称于世,自古就有“夔门天下雄”的美誉。峡口南北两岸峭壁千仞,像刀砍斧削一样,江水汹涌奔流在100多米宽的狭窄江道之中,呈现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壮观景象。顺江而下,水流更加湍急,云天一线,船在高山中驶过,人会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感受。古人说:“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郭沫若也用诗歌“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来赞美瞿塘峡口的奇异风光。的确,在瞿塘峡内,南岸有“瞿塘摩崖石刻”“孟良梯”“凤凰泉”“犀牛望月峰”,北岸有“七道门”“风箱峡”“瞿塘栈道”等壮丽景观,其中有人文的,有自然的,它们挤满了瞿塘两岸,令过往行人目不暇接。 

首先我们来说说粉壁石刻。有诗云:“笛声接天高,飞舟行地窟,举目眺白盐,碑刻铭千古”。说的是人们乘船进入瞿塘峡,视野便被紧紧束缚在地窟一样的狭窄天地里,举目眺望,夔门南岸白盐山上一块巨大的斑白的石头,高几十米,宽千余米,壁立江畔,如同一块粉白的墙壁,上面满是摩崖题刻,行、楷、隶、篆,应有尽有,风格各异,姿态纷呈。这就是著名的粉壁石刻,又叫“粉壁墙”。因其题刻满壁,象是一座展览我国千年书法珍品的大厅堂,又被雅称为“粉壁堂”。粉壁墙上从宋朝到现在的题刻,充分展示了我国书法、石刻艺术的高超水平,书者的音容笑貌跃然壁上。船过峡口,人们首先看到的“夔门”“瞿塘”两组大字,“夔门”二字富有汉隶特色,兼含魏碑笔意,是清人刘心源所书;“瞿塘”二字笔峰遒劲,于圆熟中见秀润,是清人张伯翔所书。题刻中字体最大的要数孙元良的隶字“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和李浩端的篆字“雄哉夔峡”,每个字方三尺余。字体最小的有南宋书法家赵公硕书写的《皇宋中兴圣德颂》,字体清秀、端凝,笔力雄健。全文共计949个字,刻在高3.6米,宽6.7米的范围内,正书49行,每行26、27字不等,每字直径10—13厘米。是一方罕见的巨型壁刻,不仅书法令人赞叹,而且小字的石刻技艺超群,令人叹为观止。 

(未完待续)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