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门之下,公交为舟:一座古城的温情“新摆渡”

编辑: 马江望 2025-11-27 10:54:01

奉节,古称夔州。这里有“三峡之门”——夔门。奔流的长江在此切开巫山脉系,夺夔门而出,赤甲、白盐两山绝壁对峙,造就了“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千古奇观。

千百年后的今天,在夔门背后的崇山峻岭间,一种新的“摆渡”正在悄然进行。那辆清晨六点二十分准时从县城出发,开往长岭社区的“卖菜专线”公交车,便是这新时代的“舟楫”。它摆渡的,不再是闯荡激流的行旅客商,而是挑着菜担的山村老人;它连接的,不再是巴蜀与荆楚,而是田间地头与市井烟火。

这趟公交,是城市对传统农耕文明的一份“温柔凝视”。

奉节的山地,不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却保留了小农经济的细腻与坚韧。那些由七旬、八旬老人精心打理的一畦菜地,是千年农耕图景的最后一抹缩影。这趟公交,没有以“效率”为名淘汰这种看似“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是用一趟趟精准的抵达,肯定了这种生存姿态的价值——它守护的不仅是几筐蔬菜,更是一种自食其力的尊严,一种人与土地最直接的情感联结。这是现代城市对传统农耕文明投去的,一束充满敬意的回眸。

这趟公交,是公共服务对个体命运的一次“主动俯身”。

李白曾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于山里的老人,出山卖菜的路,便是他们每日要面对的“蜀道”。这趟公交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被动响应需求,而是主动空驶进山。这一“空”,恰恰彰显了公共服务最动人的姿态:从“等人上门”到“送服务上门”。它俯下身子,去倾听那些最微弱、最沉默的声音,将政策的温暖,精准滴灌到社会肌体最末梢的毛细血管。这并非施舍,而是一个共生体对其成员的天然照拂。

这趟公交,是夔州古道精神在当代的温情回响。

奉节,作为曾经的水陆要津,其城市基因里就蕴含着“通达”与“包容”。古时,它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交通枢纽;今日,它理应是“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温暖注脚。这趟公交,仿佛是刻在这片土地记忆深处的“古道热肠”,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崭新光芒。它告诉我们,天堑既已变通途,人心的“最后一里路”更需被温柔照亮。

夔门之下,长江水奔腾不息,见证着历史的宏大叙事。而在这辆慢行的公交车上,我们同样能聆听到一个时代最动人的心跳——那是对每一个微小个体的尊重,是对每一种生活方式的包容。它或许没有高铁的速度,却有着一个城市最适宜的“温度”。

这辆开往菜市场的公交,本质上,是一艘行驶在现代都市里的“诺亚方舟”。它承载的,是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容易被遗忘的群体,稳稳地驶向明天。这,正是奉节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写下的,最有温度的人文诗篇。

(陈芳)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夔府律师事务所 余世军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