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果农何以坚守“橙”诺?

来源: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方历朝 2025-11-20 17:51:12

【“重庆宝贝”出海记 ·“诗橙”走向狮城】系列报道之四

30万果农何以坚守“橙”诺?

在长江三峡西首的奉节大地,脐橙林沿江河两岸铺展,春有“花果同树”的奇观,冬有橙黄满枝的盛景。这颗承载着381.7亿元品牌价值的“黄金果”,背后是30万果农跨越半世纪的坚守与承诺。他们以土地为纸、汗水为墨,用一生践行着对一棵树的守护,让奉节脐橙成长为全国知名的“甜蜜名片”。

易守财的“橙”途逆袭

初冬时节,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漫山脐橙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橙黄。

“今年风调雨顺,果子个头匀、甜度足,肯定是大丰收!”果农易守财穿梭在果园里,手指轻抚过饱满的果实,满脸藏不住的笑意。

今年是易守财与脐橙相伴的第21年。他的家乡欧营村坐落于三峡库区腹地,长江一级支流草堂河蜿蜒穿村,充足的日照、均衡的雨水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脐橙种植条件。但2004年,当在外务工的易守财怀揣创业梦返乡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犯了难:“当时的果园就是一片荒坡,泥泞小路难行,浇水要靠人挑肩扛,结出的果子品质参差不齐,每斤才卖几毛钱,连一家人的糊口都成问题。”回忆起最初的困境,易守财仍记忆犹新。

转折,始于老果园的“蝶变升级”。针对欧营村脐橙园地势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政府精准施策推进土地整治,一条条产业路通到果园脚下,一套套水肥一体化系统搭建到位,控温控湿设施全覆盖,还引进了纽荷尔、福本等优质品种。“以前施肥浇水得忙活大半天,现在按一下开关,水肥就能精准送到每棵树下;以前天旱就愁得睡不着觉,现在有了灌溉设施,旱涝保收心里踏实。”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易守财的种植信心愈发坚定,他果断扩大种植规模,从最初的几亩薄园拓展到30亩连片果园。

科技赋能下,“土果子”变成了“金果子”。升级后的脐橙品质大幅提升,甜度稳定在13-15度,果肉细腻多汁,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收购价也从每斤几毛钱一路涨到3-6元。如今,易守财的脐橙年产量达60吨,年收入突破30万元,纯利润超20万元,昔日的“务工仔”蜕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脐橙致富带头人”。

“多亏了政府的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和销售帮扶,才有我今天的好日子。”望着满树橙黄,易守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的“橙”途逆袭,正是奉节30万果农在政策护航、科技赋能下逐梦致富的生动缩影。 

余都香的“橙”心不改

“既许脐橙以偏爱,当尽余生之慷慨。”72的余都香站在长江之滨的脐橙基地里,望着满树橙黄,眼神坚定。作为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第一批脐橙种植户,这位远近闻名的“犟老头”,用50多年的坚守,见证了奉节脐橙从默默无闻到享誉全国的蜕变。

上世纪80年代,安坪镇三沱村凭借长江之滨独特的生态优势和优良气候条件,成为奉节脐橙的优质产区。看准这一潜力的余都香,不顾周围人的误解和反对,毅然投身脐橙种植,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大家都种粮食,觉得种橙子风险大,可我认准了这事儿能成。”这份倔强,成了他坚守的动力。

然而,创业之路从非坦途。2008年,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如其来,加上当时交通不便,余都香的脐橙严重滞销。“上好的果子堆在屋里像小山,眼睁睁看着它们慢慢腐烂,心里比刀割还疼。”就在他濒临放弃时,政府伸出了援手,号召全县机关部门购买“爱心果”,帮果农们渡过难关。

这次经历让余都香深刻认识到,品质和品牌才是长久之道。此后,他一头扎进果园管理技术的学习中,钻研土壤特性、气候影响、水文特点,四处请教专家,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橙子就像孩子,你对它用心,它才会给你回报。”几十年来,他坚持科学施肥、人工除草、物理防虫,用心呵护每一棵果树。

政府对奉节脐橙的品质打造和品牌推介,让余都香的坚守有了更广阔的舞台。2013年,他成立脐橙种植合作社,2016年转型为公司,他种的脐橙先后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和重庆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现在我们的脐橙品质提高了,品牌也立起来了,根本不愁卖,经常供不应求。”余都香的脸上满是自豪。

杨明华的“橙”业共富

早年间,永乐镇的杨明华和村里大多果农一样,靠着几亩薄田零散种植脐橙。“那时候缺技术、没销路,果子好坏全看天,卖价也被收购商压得很低。”回忆起单打独斗的日子,杨明华感慨万千。

多年前的一次辽宁之行改变了他的种植理念——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中,当地现代农业管理和集约化运营模式让他眼前一亮。“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只有抱团发展、标准种植,才能把脐橙产业做大多强。”

返乡后,杨明华牵头成立邻有脐橙专业合作社,整合周边零散果园,一口气发展到600多亩规模。为了提升脐橙品质,他带头推广绿色化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改用有机肥替代,还引入“杀虫灯+沾虫板+诱捕器”的生态防控模式 。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真富。杨明华的合作社不仅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更成为周边村民的“就业站”和“致富桥”。合作社常年吸纳近百名村民务工,其中10户贫困户通过在果园务工、参与种植实现了稳定脱贫。“以前在家没事干,现在在合作社上班,每个月有固定工资,还能学种植技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翁德耀说。

从易守财的逆袭、余都香的坚守,到杨明华的抱团共富,三位果农的故事勾勒出奉节30万橙农的奋斗群像。他们扎根三峡大地,以一生守护一棵树,用汗水与智慧、坚守与担当,让奉节脐橙从江边果树成长为品牌价值381.7亿元的“黄金果”,更绘就了一幅“一棵树富一方人”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这份对土地的敬畏、对产业的执着、对乡亲的热忱,正是“橙”诺背后最动人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 覃俊)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夔府律师事务所 余世军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