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橙新语】让“流量”在诗城生根发芽:从网红直播到文旅新引擎
近日,奉节高铁站广场上网络达人的直播活动,让“三峡之巅 诗城奉节”的名片在互联网上大放异彩。这一现象不仅展现了网红经济的巨大能量,更引发了我们对于如何让流量持续赋能地方发展的深刻思考。要让这份热度长续,让流量真正在诗城生根发芽,我们需要在文化深耕、规范管理和产业转化三个维度上持续发力。
文化沃土:流量的根基与灵魂
流量经济的核心在于内容,而内容的生命力则源于文化的独特性。奉节拥有深厚的诗词文化等历史底蕴,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要让流量因文化独特性而停留,就必须深挖这些文化内核,将其巧妙地融入直播场景设计与互动环节。例如,可以将李白、杜甫等诗人与奉节相关的诗词作为直播背景,或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打造具有鲜明地域辨识度的特色内容。同时,优化直播体验,完善基础配套,并建立常态化参与机制,吸纳本土文艺人才加入,让直播内容更丰富、更具生命力,为流量沉淀提供优质载体。
规范管理:流量的保障与边界
随着网络达人的聚集,奉节高铁站附近已形成网红直播的聚集效应。然而,流量的野蛮生长也可能带来噪音扰民、占用公共空间、虚假宣传等问题。要让流量良性生长,规范管理是关键。相关部门应主动作为,出台针对性管理细则,明确直播区域划分,规范噪音管控、环境卫生等要求,建立主播备案与诚信机制。同时,搭建沟通平台,让管理部门、主播、商户三方良性互动,既保障直播活动有序开展,也维护公共空间的和谐稳定。只有守住可持续发展的底线,才能让“网红打卡地”成为文明示范地。
产业转化:流量的价值与归宿
网红直播的终极价值,在于将聚集的人气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奉节应以网红直播为支点,构建“直播+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针对特色农业,可邀请网红走进脐橙园、茶园,开展原产地直播带货,打通“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直连通道;针对文旅产业,可设计“直播打卡路线”,将白帝城、三峡之巅等景点与直播舞台联动,推出“观直播、游三峡、品诗词”的特色旅游产品;针对文创产业,可鼓励网络达人与本土手艺人合作,开发具有奉节元素的文创产品。通过直播矩阵的影响力,招商引资、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形成“直播聚人气、人气带消费、消费促产业”的良性循环,让流量真正在诗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奉节站前网红直播的爆火,是网红经济向善发展的生动案例,更是县域文旅创新的成功实践。从聚集人气到规范管理,从差异化升级到产业赋能,唯有坚守正能量底色、坚持守正创新,才能让这份热度持续发酵,让网红直播真正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新引擎”。在数字时代的文旅赛道上,奉节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更宽、更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评论员 覃俊)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夔府律师事务所 余世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