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的颜色
郭鑫
节序到底是过了秋分了。天蓝得像一匹刚晾开的缎子,匀净,透亮,却又带着那么一点清冽。风是从北边来的,吹在脸上,有了棱角似的,不像夏天那样糊糊的一片。路旁的梧桐,叶子边缘已悄悄泛了黄,像是给青绿镶了一道细细的金边。这时节,人心里头便不由得会生出一点悠远的念头来,仿佛被这风、这天牵引着,要往高处去,往空旷里去。
街口竟看见有卖茱萸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坐在小马扎上,脚边一只竹篮,里头盛着些红得灼灼的小果子,枝枝叶叶的,带着山野的润气。这茱萸,在古书里读过多少回,说是重阳这天,要佩茱萸囊,饮菊花酒,可避灾祸。我蹲下身,拈起一枝看。那果子是椭圆的,一颗一颗,紧紧挨着,像攒着些红宝石的小心事。味道是辛烈的,说香不像香,说药不是药,直直地冲入鼻观,叫人瞬间清醒过来。我买了两枝,心想,这怕是今日唯一一点应景的物事了。
携着这抹辛烈的红,我便信步往城外的小山上走。这山不高,也无甚名目,只是城里人平日散步的去处。石阶上,落叶渐渐多了,踩上去沙沙的,脆生生的响。这声响里,有一种繁华落尽的安静,不萧瑟,反倒叫人踏实。半山腰有座小亭,漆色剥落得厉害,露出木头的本色,倒更显得朴拙可爱。
亭子里已有几个人。一对老夫妇,挨着坐在石凳上,也不说话,只静静地看着山下的城郭。那光景,安详得像一幅褪了色的宋人小品。旁边还有个半大的孩子,正举着一只风筝,那风筝是一只俗艳的大红金鱼,在风里一抖一抖的,总也飞不起来,可那孩子还是咯咯地笑着,不厌其烦地跑着。我看着他们,又看看手里的茱萸,心里忽然被什么东西装得满满的。古人佩茱萸,是为避那有形的“邪”;而我们今日登高,所要驱散的,怕是那无形的心里的滞闷与孤单罢。这山,这风,这身边不相识的人,便是一剂温和的良药。
风一阵紧似一阵,带着干净的凉意,直透进衣衫里。那亭角的铁马,被风拂着,叮叮咚咚地响,声音清朗,不紧不慢的,像是给这寂静的山色打着拍子。我立了一会儿,觉得身上的尘嚣与倦意,都一丝一丝地被这风吹散了,化了。下山的时候,我将那两枝茱萸,轻轻放在了亭子的石栏上。若是后来的人见了,能会心一笑,便也算不负这重阳的颜色了。
回到城里,华灯已上。那一片温暖的,人间烟火的亮光,从山上看时是渺远的星河,此刻又将我温柔地拥裹。这个重阳,没有酒,也没有诗,只有一枝茱萸的辛香,一缕山风的清爽,和一份无言的、妥帖的安宁。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夔府律师事务所 余世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