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华又几重

编辑: 周海媚 2025-10-30 09:24:23

王同举

秋深了,霜便重了。一夜醒来,衰败的草丛里挂满了晶莹的霜粒,树枝上缀满了雪白的霜花,屋顶的青瓦片上也蒙上了一层薄霜。

古人认为霜是由露冷凝而成,既有诗句“草木摇落露为霜”,又有诗句“繁露已成霜”。霜花晶莹剔透,如珠玉般洁白无瑕,是冰清玉洁之物,宛如天降甘露的化身。传说中,青女是霜雪之神,掌管布霜降雪。明代诗人朱克诚在《霜花》一诗中写道:“曾闻青女手栽培,露冷风严彻夜开。”霜的成因,又添了一抹浪漫主义色彩。

明代诗人余旭这样赞美霜花:“万点珠星凝碧瓦,千枝粉干缀银笺。”晶莹的霜花凝结在青瓦片上,或状如枝条,或状如星芒,形态各异、巧夺天工,尽显大自然造化的神奇。若要剪裁出如此繁杂的“花”,即便是神仙也犯难。因而,元代诗人谢宗可感叹道:“剪裁应费金神巧,开落从教玉女愁。”

寒霜之夜,朗月当空,此时的月亮会显得更加明亮。宋代诗人陆游在《霜月》一诗中写道:“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枯草遍野,草丛中缀满了雪白的霜粒,一轮新月升起,浅浅地映照着窗棂,寒夜肃穆、静谧,好一幅霜夜美景图。唐代诗人贾岛收到丞相令狐绹赠寄的御寒新衣,内心无比兴奋。他趁兴踏行郊野,写下了诗句“雪未松更绿,霜降月弥新”。新月皎洁,白霜覆地,相映成趣。

霜重了,思念也深了。“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唐代诗人刘长卿秋游登高,听鸿雁鸣声急切,看白霜遍野,心中归思难禁,写下了《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唐代诗人温庭筠久困科场,年近五旬仍为生计所迫,赴任异地县尉,途经商山,适逢霜雪天。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一诗中写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鸣声起,诗人步出客栈,抬眼望去,孤月高悬,寒霜遍地。清冷的月光下,有一串旅人的足迹延伸至远方,一眼看不到尽头,颇有些苍凉之感,由此引发了诗人的羁旅乡愁。

酷霜时节,草木枯败,万物萧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岁晚》一诗中写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寒霜时节,雨水渐稀,昔日奔腾喧哗的水流已归于平静,那些耐不住天寒的树木,纷纷枯折,被风吹落在山谷之中。当然,寒霜之下,也有一些不屈的生命在抗争。宋代诗人欧阳修在《霜》一诗中写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一夜之间,冷霜悄无声息地降下,芭蕉枯折,残荷败落,而菊花却傲然绽放,清香缕缕,给寒冷的清晨带来了清新和生气。豪放派诗人苏轼,生性乐观豁达,他在《和陈述古拒霜花》一诗中写道:“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寒霜之日,众木枯黄,而诗人却看到了木莲花的坚守。一株植物展现出了坚韧的生命力,着实令诗人动容。

岁时已深,霜华又几重。繁霜点点,落在纸上,入了诗,便气韵不凡,令人痴迷。霜之华,月之色,是岁寒时节里最美的景色。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夔府律师事务所 余世军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