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速拨”七日速达 应急救助暖民心
现场核查人员转移安置情况
10月21日,康乐镇驸马村村民刘益华收到一条来自县应急管理局的短信,通知其2025年度应急期生活救助资金480元已通过“一卡通”账户发放到位。这条短信的背后,是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与财政局联合推出的“渝速拨”灾害救助高效工作机制在我县的迅速落地。该机制实现了从群众申请到资金拨付全流程在7日内完成,显著提升了救助效率。
10月12日至20日,我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多个乡镇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县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继对部分乡镇(街道)启动地质灾害IV级响应和防汛III级响应。据统计,此次灾情共涉及16个乡镇(街道),因地质灾害紧急避险转移群众87户187人。
灾情发生后,县应急管理局应急物资保障中心迅速组织力量赴各乡镇(街道)实地核查灾情,动态跟踪安置情况。在安置点,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与政策宣讲,引导群众积极配合安置,防止因擅自返回引发次生风险;同时现场讲解救助政策,协助群众进行申报,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
为进一步加快救助进度,保障中心与镇、村两级干部协同推进“渝速拨”机制落地,严格执行“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力争在灾情稳定前将救助资金发放到群众手中。截至10月22日,全县已完成193户489人的应急期生活救助工作,累计发放救助资金9.39万元。
“渝速拨”机制的高效落实,赢得了受灾群众的广泛认可。大家普遍表示,在灾害面前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力量。
据悉,“渝速拨”是重庆市于今年7月在全国率先建立的灾害救助工作机制。该机制通过“预算预拨、快速审核、系统直拨、智能预警、提级响应、清退上解、考核评价”七项改革举措,贯通财政部门“一卡通”、预算管理“一体化”与应急管理部门“救灾资金管理”三大系统,推动实现“三个转变”:即银行“代发”转为国库“直发”、市级“时时催办”转为到期“提级响应”、“应急响应”转为“常态长效”,确保救助资金及时、精准发放到位。
(全媒体记者 邢艳梅 通讯员 何翔)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夔府律师事务所 余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