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橙新语】党员干部要坐好“三种板凳”
板凳,是农村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家具。它虽体积小、不起眼,却因实用而深受百姓喜爱,常被用作比喻。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需学会“坐板凳”——坐得下“脏板凳”、耐得住“冷板凳”、坐得正“热板凳”,方能扎根群众、担当使命、行稳致远。
坐得下“脏板凳”。下基层走家串户,难免遇到看似脏污的板凳。能否坦然坐下,是检验干部与群众距离的“试金石”。若因嫌弃而拒坐,群众会感到被轻视,自然不愿敞开心扉;若能自然地坐下,群众便会觉得干部平易近人、值得信赖,进而吐露心声。
党员干部的“板凳哲学”:放下身段,入乡随俗,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交流,做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唯有如此,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信任与支持。
耐得住“冷板凳”。“冷板凳”往往指那些不显山露水、短期内难见成效的工作。它们与名利无缘,却需要长期投入。现实中,部分干部倾向于选择待遇优厚、晋升迅速的岗位,而对“清水衙门”避之不及。这种心态实不可取。
党员干部的“板凳精神”: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摒弃急功近利,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党的事业无分高低,岗位职责各有侧重,唯有耐得住寂寞,方能成就大业。
坐得正“热板凳”。“热板凳”通常指权力大、资源多的关键岗位。坐此位置者,常被鲜花掌声包围,若因此沾沾自喜、趾高气扬,便会迷失方向。
党员干部的“板凳纪律”:权力意味着责任,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于服务群众。要时刻勤扫思想灰尘,多照镜子、正衣冠,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方能走稳为官之路。
从“脏板凳”到“热板凳”,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初心、定力和担当。唯有坐得下、耐得住、坐得正,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事业的实干家、权力的守护者。
(评论员 黎国宝)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夔府律师事务所 余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