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两叶三主四辅”激活产业动能——奉节青龙镇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丰收现场
秋日的青龙镇,生机盎然:返乡创业园机器轰鸣,蚕丝制品正发往国际市场;中高山烟园叠翠流金,烟叶装满农户竹筐;大窝景区游客如织,望月湖小微湿地映照着生态振兴底色。近年来,这座山区乡镇以“科学布局、错位发展、链式延伸”为指引,构建“一园引领、两叶赋能、三主支撑、四辅协同”产业体系,在乡村振兴赛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园强基:盘活闲置土地 打造产业集聚核心引擎
“以前是闲置电站用地,现在建成厂房,我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挣4000多块!”青龙镇返乡创业园夔绣丝绸车间内,村民朱作美边操作设备边说。
作为产业发展“核心引擎”,返乡创业园源于闲置资源盘活。2023年起,镇党委政府落实市县部署,将旭日电站近40亩闲置工业用地“变废为宝”,建成4栋标准化厂房,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通过产业招商,浙江钱皇丝绸、重庆百味草中药材等5家企业入驻,覆盖蚕桑、中药材、茶饮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园区“一核多区”布局清晰:核心区里,中药材精制、桑叶提取物加工等生产线运转,检测实验室与追溯系统保障品质;配套区电商中心打包特产,冷链物流发往全国;服务区展厅陈列“夔绣”丝绸等产品,综合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
截至目前,园区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培育蚕桑合作社20余家,推动蚕桑全产业链产值破1亿元,实现“以产业带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兴乡村”的良性循环。
两叶赋能:深耕特色种植 培育农业增收双增长极
“我们的烟叶种在800-1200米山区,不用化肥农药,品质很受欢迎!”黄坪村烟园里,种植户张红梅捧着烟叶笑言。
依托中高山生态优势,青龙镇以烟叶、桑叶“两叶”为特色农业核心,推动传统种植向高附加值转型。烟叶产业划定优质核心区,推行有机标准,组建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收购”服务,现覆盖9个村30余户,种植面积超2000亩,年总产值破1000万元。桑叶产业探索“多元利用”路径:一方面与药企合作研发提取物,开发桑叶茶、保健品,让桑叶从“饲料”变“健康食品”;另一方面推广“桑园+蚕养殖”模式,建标准化蚕房,带动480余户农户养蚕,年养蚕2850张,产茧300吨。2025年9月,奉节县夔绣丝绸公司在园区开业,首床“夔绣”蚕丝被下线。该企业打造“桑叶种植-蚕桑养殖-丝绸加工”全产业链,培育“夔绣”品牌远销东南亚,预计新增就业60个,带动产值7000万元,与烟叶产业形成“双增长极”。
田园风光
三主支撑:壮大三大产业 构建镇域发展核心骨架
“以前是工业废墟,现在是4A景区,四季游客不断!”大窝景区负责人文金平介绍。如今的大窝景区,总面积84.3公顷,核心小微湿地6公顷,2025年7月入选重庆首批“小微湿地+”名录。
乡村文旅、特色农业、畜禽养殖,是青龙镇三大主导产业。乡村文旅领域,依托大窝生态资源,打造“农业观光+休闲体验+文化传承”模式,建成“海豚湾农庄”,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00余万元,斩获26项国家级、市级荣誉。
特色农业领域,除“两叶”外,小水果、金丝皇菊、中药材多点开花:冬桃、脆李等推行“采摘园+电商”模式;金丝皇菊实现“种植-加工”全链条;前胡、大黄等中药材以“合作社+农户”规范种植,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畜禽养殖呈“三驾马车”态势: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配套粪污处理;肉兔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成农户“家门口创业”优选;蛋鸡养殖引自动化设备,“青龙鲜蛋”占据本地及周边市场。
创业园厂房
四辅护航:完善服务体系 全链保障产业稳健发展
“以前种地靠人力,现在农机上门服务,省劲多了!”中药材基地农户张明富称赞道。
青龙镇构建农机服务、农资供应、农业保险、农产品销售“四辅”体系,全链护航产业发展。农机服务队提供“耕地、播种、收割”服务,还开展操作培训;农资供应实行“统一采购、配送、追溯”,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农业保险覆盖主要产业,为农户抵御风险;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发力,通过展销会、直播带货推“青龙特产”,实现“好收成”变“好收入”。
如今青龙镇产业布局优、动能足。将继续锚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文旅向深度挖潜、农业向品牌升级、养殖向智能转型,让“一园两叶三主四辅”蓝图焕新彩,续写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新篇。
(全媒体记者 朱松 通讯员 陈志洲)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