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梦 强国有我”——奉节县首个“全国科普月”专场活动在奉师附小举行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9月26日,奉节县首个“全国科普月”专场活动在奉师附小举行,同步启动该校首届科技节。活动以“科技筑梦 强国有我”为主题,通过“展演+体验+竞赛”三维模式,将前沿科技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为孩子们对苍穹最朴素的叩问插上科学的翅膀。县教工委委员、县教师进修学院院长肖功洪、县科协副主席黄培成、团县委副书记廖敏、县科技馆馆长樊德俊,县教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出席活动。
学校开设“科技小制作”课程,科学教师指导高段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智能装置、航天航空模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无人机社团不仅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上斩获佳绩,还结合环保应用场景设计出“长江水质监测无人机”,充分体现“科教育人”实践成果。学校设置“未来工程师”工作坊,邀请科技馆专家带领学生组装机器人、调试程序,让抽象的人工智能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体验。
希望广场展区展出168幅“创想机器人”拼贴画、“海洋的探索”科幻画,科技与非遗创意结合,科学与艺术协同表达。“诗城科学秀”环节,学生通过AR技术重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物理力学原理;“夔门气象站”模拟峡谷气候形成过程,将地理课堂搬进现实场景。这种“科学+人文”叙事方式,让参与者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更深刻理解本土生态保护价值。
奉师附小作为奉节县科普月“1+N”矩阵核心场域,聘请县科技馆樊德俊馆长担任科技副校长,引进科普资源,深化科学实践教学,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效衔接。专业科技团队进校园设计新颖开放的科学闯关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科学乐趣、了解科学原理;家长以志愿者身份成为孩子科学探索的第一位同行者,活动后发放家庭科学任务包,延续探索热情。
“这是一场‘可触摸、可体验、可带走’的科普实践,是一次科技与童年诗意的相互碰撞。”奉师附小党总支书记吴道平表示,学校将通过“普及+特色”双轨并行模式,不断整合资源、融入课程、常态举办科普活动,构建科学教育氛围。
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评价,本届科技节折射附小科学教育三大亮点:从知识传递到思维孵化,从单一学科到跨界融合,从校园闭环到社会联动。下一步,奉节将进一步建立“少年科创苗圃”,持续孵化有价值的青少年科研项目,同时将附小模式推广到全县中小学。
(来源:奉师附小)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