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时代楷模”答卷,写满为民情怀

编辑: 卜发平 2025-09-24 09:54:37

“时代楷模”四个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对于近日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以下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来说,这份重量,源于一个崇高的理想:让法律不仅是惩恶扬善的利器,更能成为每一个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

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或许不是严苛的惩罚,而是让每一个公民,尤其是未成年人,都能相信正义并感受到温暖。该团队自2004年诞生以来,21年德法相伴,其可贵之处就在于这份厚重的为民情怀:让法治的理想照进现实,在每一个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中,写下公平正义的温暖注脚。


▲9月17日,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会现场。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德法相伴的根基,源于对“人”的深度关切,而非对“案”的简单了结。

法律既是衡量是非的威严尺度,更应成为托举成长的温暖力量。如果“就案办案”,那不过是给孩子的未来贴上了一张“犯罪标签”,无法真正改变什么。

要想拉回走错路的孩子,就必须走进孩子内心、重塑孩子“三观”,把法律条文转化为孩子内心的道德准则。就像“渝检护‘未’团队代表”说的那样,“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

为此,团队是怎么做的?他们确立“三心”理念(耐心教育、爱心感化、真心挽救),构建五大体系(办案、帮教、预防、保护、制度),开展“莎姐”四进(进监舍、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一系列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工作机制相继建立,为迷途少年点亮了回归之路。

那么,效果如何?仅2018年至今,在团队成员们的带动帮助下,重庆市就有数千名涉罪未成年人悬崖勒马、回归社会。有失足少年成为小龙虾养殖大户,有街头小子成为救火英雄,也有罪错少年回归校园考上大学。

这些重拾希望的少年故事,正是团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诺言的生动体现。当司法工作者用最大的善意去挽救一个孩子,孩子回报社会的,将是远超想象的回响。

为民情怀,扎根于对“人”的珍视,落脚于对成长的守护。由此可见,德法相伴的深度,在于把“挽救人”的目标刻进司法每一环;为民情怀的温度,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不被放弃”的力量。


▲9月1日,重庆渝北区巴蜀小学,“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梅玫和孩子们在一起。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德法相伴的推进,体现为将情怀转化为制度创新的勇气。

“救一个孩子是职责,防千万个孩子受害才是使命。”德法相伴背后的为民情怀,不止于个体办案的温情,更体现在敢于破解痛点、创新机制。

多年来,团队有效发挥扎根一线的工作优势,探索首创性的工作平台、工作机制,为填补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空白和制度短板贡献了重庆智慧。

比如,在团队代表的推动下,2019年8月,全国首个省级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在重庆市中医院落地。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在安全、温馨、私密的“避风港”里,得以一次性接受医疗检查、心理疏导、案件询问。2020年9月,这份源自重庆的温暖探索,相关建设标准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推广。

又如,2019年,团队代表推动重庆市检察院与市教委携手,搭建起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从此,每一位拟入职的教职员工都须先经过这道严格的“安检门”,全面筛查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记录。此后,这道“安检门”不断完善,查询范围覆盖至救助站、福利院等所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机构,让更多孩子被稳稳护在门后。

未成年人的成长没有“暂停键”,他们对安全、关爱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唯有以动态完善的自觉,让规则始终贴着孩子的成长轨迹走,才能使制度真正守护每个孩子。把最温暖的守护,熔铸于不断完善的制度之中,德法相伴所催生的创新,其生命力正源于此。


▲1月7日,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内,检察官与青少年交谈。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德法相伴的升华,在于形成社会共识、汇聚守护合力。

打破部门之间的“小循环”,构建系统保护的大格局,让司法保护、学校教育、家庭责任与社会关怀同频共振……种种举措背后,保护的不仅是一两代人,更是在塑造珍视童年、尊重未来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而这,也正是“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带给我们的启示。

握指成拳形成的合力是巨大的。在团队代表的带动下,团队成员深入全市400余所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覆盖学生、家长、教师400余万人,并深入100多个乡村开展法治教育,有意识地将法治教育资源向偏远的农村倾斜。

团队成员也从最初的7人,到如今淬炼成一支由500余人组成的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更有1600余位志愿者、40余个专业社工组织和100多位心理咨询师并肩同行,极大凝聚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合力。

这样一群检察官,用法治威严和司法温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样一个社会,将司法的温度、学校的用心、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善意真正拧成一股绳。在守护下一代安全成长的基石之上,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展现的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深厚的人文关怀。

从“救一个”到“防一片”,从个案帮扶到系统治理,将法治种子播撒进人们心中,让守护孩子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法律的力量与道德的温情就能汇成暖流,德法相伴必将会激发出全社会的合力。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