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雨打湿的记忆
葛新胜
雨滴,雨线,雨帘,秋天的雨丝毫不腼腆,一如夏雨般奔放,浓烈的凉意瞬间袭来,我不由打了个寒噤,局促一室之内。
无数个雨点斜打在窗户的玻璃上,“啪啪”作响,继而慢慢滑落。看着看着,那些被雨打湿的日子悄然溢上心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里住的是茅草屋。墙是泥墙,屋顶是梁头和檩条搭建,上面苫的是麦秸。每逢下雨,一家人就提心吊胆。若是小雨,还好对付,遇上大雨,可就费心劳神了。
“拿个盆来。”母亲指挥着,我和哥哥迅速送了过去,屋内漏雨,只好用盆来接。麦秸覆盖的房顶哪经得住骤雨的肆虐。多处滴水,家里的瓢、盆、罐、壶都派上了用场。哪里漏雨哪里放,放好之后,还要继续在屋里巡看,有没新增漏点,盆罐满了没有。“嗒、嗒”“咚、咚”“当、当”“噗、噗”……雨打容器的声音此起彼伏,像是在进行一场音乐会。
屋檐的麦秸拼了命地往下顺水,地上很快就被砸出了一道小沟。门口的水是要防着的,一不小心,会往屋里流。不过,我和哥哥早有预料,提前用铲子在门口筑起一道“拦水大坝”,迸溅的水也休想进屋。
夜幕降临,雨依然强劲,没有停的迹象。每每这时,我便心生恐惧。昏黄的灯光,难以驱赶屋里的黑暗。屋外黑漆漆的,风声雨声,确是异常的清晰。屋里的“交响乐”还在继续,躺在床上的我,总担心雨会滴到我的脸上。母亲安慰我,睡吧,她会一直看着的。不知何时,伴随着屋内的“打击乐”,我沉沉睡去。早晨醒来,母亲已在忙碌收拾,一脸的倦容,很憔悴。我知道,母亲又熬了一个晚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的夜里,我和哥哥会默默祈祷,雨快停,天快明。天亮之后的我们,穿上胶鞋,手拉着手,叽叽喳喳,踏上泥泞的道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学校赶去。
时光向前奔走,恍惚间,砖瓦房取代了茅草屋,楼房取代了砖瓦房。不管大雨倾盆,还是阴雨连绵数日,再无忧,亦无愁,倒是隔窗观雨生出万般情愫。
儿时那段湿漉漉的记忆,深刻而难忘,时常在飘雨的日子,浮出心底。它提醒着我,不忘过往,珍惜当下,苦也罢,难也罢,日子总会向前。物质匮乏抑或充裕,都要坦然以对,过出滋味。经历的终究要经历,过去的终究会过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美好总会不期而至。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