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永乐镇三峡村党建矩阵引领乡村蝶变
三峡村支部书记和网格长召开群众大会商议因奉建高速施工炮损的补偿问题
联系村领导入户实地查看奉建高速炮损情况
金秋时节,沿着蜿蜒的公路驶入奉节县永乐镇三峡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硬化道路通组到户,脐橙园里轨道车穿梭,农家乐迎来八方游客,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这个曾因移民安置问题矛盾突出的村庄,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三峡村的变化始于党建统领下的“三链融合”实践。近年来,三峡村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奉节县委基层党建工作部署,积极践行“红岩先锋·善治永乐”行动,创新打造“‘红色领航链’强组织、‘产业服务链’壮经济、‘民生幸福链’惠民生“的三链融合党建矩阵,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民生优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
织密“组织链”,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多亏了网格员胡术浩,我们家的炮损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村民吴振涛感慨道。去年村里因施工导致的炮损问题,通过网格治理架构迅速上报,最终由村两委协调解决。
三峡村以27个“微网格”为单元,构建起“1+5+N”网格治理架构:村支书牵头调度,5名村两委成员担任片长,社长和在村党员任网格员。这一架构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彻底激活。
“我们要求党员干部‘走访一遍’、矛盾问题‘摸排一遍’、群众诉求‘回访一遍’,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峡村党支部书记刘必勇表示。
今年以来,三峡村党员干部累计收集群众意见163条,摸排矛盾纠纷37件,推动解决民生实事23件,群众满意度达98%,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
值得一得的是,三峡村还创新“普通党员上党课”模式,变“一人讲”为“大家讲”,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问题调解,推动28件村内问题全部销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做优“民生链”,绘就幸福乡村“新画卷”
傍晚时分,村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孩子们在嬉戏玩耍,大人们则跳起了广场舞。“现在村里环境好了,设施全了,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正在锻炼的周选芳笑着说。
近年来,三峡村坚持“党建+民生”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三峡村依托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累计硬化道路150公里、安装路灯180盏,实现产业路全覆盖;新建5座人饮灌溉水池,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200亩,解决脐橙运输、灌溉难题;新建停车场2处、新增泊位300个,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游客接待能力大幅提升。
人居环境整治同样成效显著。村里成立环境卫生协会,实行“红黑榜”动态管理,开展“美丽庭院”“星级卫生户”评选,整改卫生死角137处。网格长带头划片管理,发动群众每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三单联动”机制成为解决群众诉求的有效途径:群众“点单”收集需求,村委“派单”匹配资源,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评单”优化服务。针对脐橙销售难题,村里开展“带货夜校”,培育本土主播12人,带动全村脐橙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30%,户均增收2万元。
壮大“产业链”,激活强村富民“新引擎”
在三峡村的一脐橙园里,果农张定富正忙着查看果实长势。
“以前愁销售,现在村里帮我们打通了电商渠道,价格上去了,销路也不愁了。”张定富家的脐橙今年通过线上销售,收入增加了近三成。
三峡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兴”,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产业从“单一”向“多元”转型。三峡村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制定《“三峡第一村”旅游总体规划》,引进本土企业建设田园综合体,积极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期开园后,日均接待游客近500人。
脐橙产业升级是重中之重。村集体经济牵头开展脐橙品质提升试点200亩,推广品种改良50亩,有机肥替代化肥3000亩,安装杀虫灯200盏,田间轨道车12公里。通过系统升级,三峡村脐橙品牌价值从500万元跃升至800万元,电商销售占比从15%提升至55%,深加工产值突破100万元。
多元化特色产业同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将夔柚产区改造为观光采摘园,注册“三峡夔柚”商标,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葡萄种植50亩,形成“采摘+观光+餐饮”一体化产业链。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构建‘三链融合’新格局,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刘必勇对未来充满信心。
(全媒体记者 覃俊 通讯员 易可)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