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门记忆·青春传承 ——从烽火通道到精神灯塔的跨越

编辑: 周海媚 2025-09-09 15:41:03

雷腾 朱松 黄翱

云雾缭绕间,夔门如利剑般直刺云霄。它不仅是三峡雄奇的地标,更因接近中国地理几何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理心脏”;80余年前民族危亡之际,这里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通道”,镌刻下热血沸腾的抗战记忆。

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落幕,日军攻陷武汉三镇,抗战局势骤然吃紧。此时,三峡成为大后方与前线的关键补给线,而扼守三峡咽喉的夔门,扛起了物资运输、人员转移的重任。每日上百艘货船在此穿梭,将武器、粮食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也护送着难民、学生与学者向重庆转移。即便日军飞机狂轰滥炸,码头工人依旧弓着脊背不停装卸,用最质朴的坚守,诠释着中国人不屈的抗争。

这片土地的英雄故事,不止于江面货船的运输传奇。当战火逼近三峡,奉节的街巷院落里,平凡家庭也自发扛起抗争责任,以坚守与担当,在历史中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

茅田邓家的故事,始于“实业救国”的初心。家族奠基人邓命辰考取夔州府学秀才后,目睹国弱民穷,毅然弃儒从商、远赴日本,怀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信念学习先进技术。归国后,他在重庆大溪沟创办西南首家民营工厂“森昌泰”火柴厂,试图以民族工业的微光点亮救国路。这份家国情怀代代相传:其子邓孝可成为四川爱国保路运动领袖,以热血推动时代变革;孙子邓友民1934年在上海美专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奉节首位党员。他带回革命火种,在青莲小学、茅田小学组建抗日救亡宣传队,借孟姜女哭长城的熟悉曲调,填写抗日送军诗歌——用群众最易接受的方式,让抗战号角响彻古城街巷。

奉节药商刘汉清,则以“医者仁心”诠释凡人大义。他经营的“同昌祥”药材店,因坚守诚信早已口碑载道。可当日军轰炸打破县城宁静,刘汉清没有只顾守护店铺,反而拿出500大洋接济遇难者家属,还时常为难民发放粮食,用半生积蓄为同胞撑起避难伞。更难得的是,他深知“救亡需育未来”,于是出资办学——这所承载着他育人报国心愿的学校,正是如今永安中学的前身,让爱国火种在一代代学子中延续。

80多年过去,战火硝烟早已散尽,昔日“生命通道”如今满是安宁祥和。校园里书声琅琅,街巷间烟火氤氲,当下的幸福生活,正是当年革命先烈与无数普通人用坚守与牺牲换来的,也是他们曾深深期盼的未来。

对新时代少年而言,这些镌刻在夔门山水间的历史记忆,从不是书页中泛黄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精神坐标。他们会循着史料记载的航线,在夔门峭壁下想象当年货船穿梭的繁忙;会驻足抗战遗址旁,在风声里聆听往昔的抗争回响。这份认知让他们早早懂得:今日书桌前的安宁、街巷里的烟火,皆源于先烈用热血筑牢的屏障。于是,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坚持锻炼强健体魄,不再是简单的日常要求,而是为将来守护家国、续写荣光默默积蓄的力量。

从夔门的烽火岁月到今日的安宁盛世,先烈们的付出如不灭灯塔,始终照亮前行之路。而当代少年对历史的理解、对精神的传承,更让这份家国情怀拥有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力。铭记历史从不是为了停留在过去,而是为了从先辈精神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让我们以夔门为证,传承这份不屈的抗战精神,致敬每一位在岁月中坚守的英雄。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