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就业变革:从“他乡奔波”到“家门口增收”

来源: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方历朝 2025-09-09 14:01:13

大学生电商创业街一角。

“以前我在外务工,背井离乡,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今年打算在家附近找份工作方便照顾家人,正愁去哪儿找,政府就给我送来了企业岗位。”奉节县红土乡降龙村村民胥大陆坦言。

这份“家门口的幸福”,始于奉节县红土乡一场“就业探路团”活动。不久前,乡干部带着胥大陆等30多名返乡农民工,走进县工业园区、电商创业街和柑橘种植基地。“起初怕工资低、环境差,去了才发现车间窗明几净,管吃管住还缴社保,月薪和在外打工差不多。”胥大陆笑着说。

“不能只让群众‘看到机会’,更要帮他们‘抓住岗位’。”奉节县红土乡武装部长、副乡长雷洪表示。全乡100余名干部化身“就业专员”,走遍村社逐户走访,摸清劳动力技能与就业意愿,把招工简章、培训名额送到村民炕头、田间。截至目前,红土乡已帮助1100余人就业创业,其中80余人通过“一对一”对接入职县内企业。

红土乡的实践,正是奉节县就业“组合拳”的缩影。今年以来,该县锚定“群众就业有门路、企业用工有保障”目标,织密全链条就业服务网。

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现场。

专车直达:20分钟到家的“暖心桥”

“以前去县城找工作,转两趟中巴车要大半天,现在政府派专车接送还管午饭,太省心了”,刚入职生态工业园区眼镜厂的张大姐说。今年以来,奉节县开行点对点“就业直通车”30余班次,累计将500余名在乡群众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如今,县生态工业园区聚集60余家企业、2000余名产业工人,释放5000余个岗位,成为“就近就业”主阵地。

精准匹配:技能培训“牵线”好工作

“我们将人才培育作为盘活人力资源的关键抓手,通过问需于产业、问需于企业、问需于就业,全面摸清培训需求,实施定向式、开发式培训;同时,在深度拓展本地就业的基础上,还结合鲁渝协作、对口帮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制对接外省企业,让群众有更多选择。”奉节县人社局副局长向少奎介绍。

今年以来,奉节县不断创新丰富产业和就业供需对接载体,先后开展春风行动、人才夜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专场招聘、直播带岗等活动5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累计促成新增就业5276人。统筹各类培训资金470.55万元,实施培训项目11个,培训3411人次,培育专项技能、初级、中级等职业技能人才829人 。

创业大学生线上直播。

政策赋能:十二条“真金白银”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不久前,奉节县大学生电商创业一条街正式迎来“开街”,目前已入驻20余名创业者。据了解,近年来,奉节县盘活2400平方米的闲置国有资产,装修39个门面供创业大学生入驻,同时采用“先缴后补”的方式为其减免三年租金,切实减轻创业者负担。

“除了场地和租金优惠,我们还在街区专门成立了服务中心,为入驻的创业大学生提供全流程支持。”创业街区运营管理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心不仅能提供创业孵化指导、政策解读,还能帮助对接供应链资源、开展品牌推广,“就是要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少走弯路,让他们的创业项目在本土扎下根、能发展”。

除了上述举措,奉节县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还出台了十二条“真金白银”措施,涵盖求职补贴、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比如,对在县内首次自主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保的毕业3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前两年给予研究生1000元/人/月、本科和专科生500元/人/月的创业生活补贴,创业前三年给予研究生1500元/人/月、本科生和专科生1000元/人/月的创业安家补贴。

兜底保障:公益岗位撑起困难户“安心日”

“我要在家带孩子,外出务工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在村里做基层就业服务协管,每月2200元按时到账,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奉节县红土乡公益性岗位人员王丹告诉记者。今年,奉节县已累计开发5647个公益性岗位,重点向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群体倾斜,重点群体帮扶就业率达到99% 。

从胥大陆的“就业梦圆”,到上万人“家门口增收”,奉节县用“送岗位、搭平台、强技能、兜底线”的实招,把就业民生工程打造成“暖心工程”。如今,越来越多家庭告别“异地奔波”,在熟悉的家乡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全媒体记者 雷腾)

县人社局供图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