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矛盾突出”到“和谐共治”的蝶变密码

来源: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方历朝 2025-09-08 09:07:51

永乐镇三峡村一角。(永乐镇供图)

从“矛盾突出”到“和谐共治”的蝶变密码
——永乐镇三峡村创新推行“五长共治”工作法见成效

清晨6点,永乐镇三峡村路长向永吉已经带着几名党员代表开始清理路边杂草。“这段路每逢雨季边沟就容易堵,得提前疏通。”他一边挥锄头一边对记者说。不远处,几位村民也自发加入清理队伍——这样的场景,在这个曾因移民安置问题矛盾突出的村庄,如今已成为常态。这一切,都源于该村创新推行的“五长共治”工作法。

治理之困:

历史遗留问题下的乡村困境

三峡村村支部书记刘必勇向记者介绍,由于村居规划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等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叠加,导致该村基层治理面临多重挑战。

移民安置带来的土地资源紧张问题,让邻里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大家都是后靠移民,宅基地、耕地界限模糊,今天你占我一锄头,明天我拦你一段路。”刘必勇告诉记者,村民常因用水时段分配、水费分摊等问题产生纠纷,加上山林土地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村干部整天忙于“救火”。

三峡村的变化始于对“枫桥经验”的深入学习。近年来,三峡村提出建立“五长共治”工作机制,将村长、社长、网格长、池长、路长纳入治理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三峡村采取民主推选的方式推选“五长”人员,并颁发聘书。(永乐镇供图)

破题之道:

“五长”联动激活末梢神经

“我们不是官,是服务员。”池长金书发笑着展示他的聘书。这位由群众推选产生的池长,负责管理水田坪水池。像他这样的“五长”人员,在三峡村有数十人,都是按照“有热情、有担当、有能力、有公心、有威信”标准民主推选产生的。

科学设岗定责让治理效能倍增。三峡村按“居住相邻、便于管理”原则,设立网格党小组,按照居住地就近分配党员联户,划分3个大网格、27个微网格,明确村长统筹全局、社长包片协调、网格长落实任务、池长管水护环境、路长抓道路养护的分工体系。2025年,“五长”团队累计调处家族纠纷6件、饮水矛盾5件、道路矛盾4件,实现了“小纠纷”就地平息。

“我们推行的三级联动解纷机制让问题解决在了萌芽状态。”刘必勇介绍,日常琐事由网格长、池长、路长依托“熟人”优势化解;复杂问题由社长统筹召开田间院坝会联合调处;历史遗留难题则由村长牵头,“五长”协同发力形成闭环处理。

群众参与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为此,三峡村推行“村民积分制”,形成“参与即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促激励”的良性循环。积分内容涵盖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公益服务三大类,如主动参与道路清扫每次积10分,成功调解邻里纠纷积20分,垃圾分类准确率达标家庭每月额外奖励50分。村民可通过“积分超市”定期兑换生活用品。据统计,2025年累计兑换积分超90次,惠及村民1000余人次。“小积分”撬动了“大治理”。

三峡村党员代表和居民清理路边杂草。(永乐镇供图)

蝶变之效:

从“矛盾突出”到“无访村”的跨越

 路长金素生带着记者走在修缮好的村路上:“这段3公里的路过去坑洼不平,雨天一身泥。现在好了,村民自觉维护,还争相认领养护任务。”

三峡村的变化远不止于此。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村累计摸排纠纷隐患128条并全部闭环处置;用水、道路垮塌投诉量同比下降60%;成功调解因用水时段分配、水费分摊引发的矛盾纠纷13起。

最让人欣喜的是信访存量清零。“五长”通过一线调解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与援助服务,主动上门解决信访诉求21次,协助7名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三峡村获评“无访村”称号,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傍晚时分,村民广场上热闹起来。积分超市里,李大妈用参与环境整治获得的积分兑换了一瓶洗洁精:“村子变美了,我们还得实惠,谁不愿意参与呢?”

夕阳映照下的三峡村,道路整洁,水渠畅通,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个曾经的“问题村”,通过“五长共治”实现了美丽蜕变,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

(全媒体记者 覃俊)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