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织就共富图景 全链激活乡村动能

编辑: 马江望 2025-09-05 16:40:15

 

青龙镇标准化桑园

在奉节县青龙镇的广袤土地上,蚕桑产业正以蓬勃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从桑园里的点点新绿到蚕室内的忙碌身影,从丰收的蚕茧到延伸的产业链条,这项承载着农区希望的产业,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生态绿到财富金

漫步青龙镇标准化桑园,连片的桑树郁郁葱葱,微风拂过,绿叶沙沙作响。目前,全镇蚕桑种植面积已达23000 亩,其中密植桑园11500亩,规模在全县遥遥领先。这一片片桑园,不仅是生态的屏障,更是群众的“钱袋子”。

今年,青龙镇蚕桑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产值突破 1000万元。在蚕茧生产上,全年分七批次发放蚕种 2185 张,共产茧 120000公斤,按照 55-58元/公斤的市场价格计算,蚕茧价值达700余万元。桑叶资源同样丰富,不仅能满足3000张蚕种的需求还有富余,总价值达550万元,其中密植桑园产叶价值340余万元,普通桑园210余万元。更让桑农们暖心的是,蚕茧公司为他们发放了蚕剪、筛子、桑树冬管的石灰及相关配套材料,总价值超 20 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福利,让桑农们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

密植桑园与生态林带交织成网。11500亩密植桑园年产鲜叶340余万元,配合普通桑园210万元的年收益,构建起双轮驱动的产业底盘。2025年全镇蚕茧产量突破12万公斤,按58元/公斤的均价计算,仅蚕茧单项就创造700万元产值。更令人欣喜的是,蚕茧公司发放的20万元生产物资补贴,让桑农真切感受到产业链前端的温度。

从单打独斗到价值共生

青龙镇党委政府深知,要让蚕桑产业持续焕发活力,必须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为此,镇里多措并举,从产业布局、组织保障到服务支撑,全方位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在产业布局上,青龙镇精准施策,对全镇 15000 亩桑园进行精心管护,着力提升效益与品质。重点发展发祥村(5000 亩)、黄坪村(2500 亩)、上庄村(3000 亩)桑园种植核心区,其余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计划种植 4500 亩桑园,并全力将发祥村打造成为县级蚕桑产业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镇蚕桑产业发展。

组织保障方面,青龙镇成立了 20 家蚕桑产业专业合作社,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蚕桑产业 “土专家”。同时,积极衔接专业公司,搭建起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有效放大了蚕桑产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镇里还健全了从生产、管理到技术支撑等贯穿蚕桑产业各个环节的组织管理体系,并及时与林业、农业、扶贫等部门联系,为蚕农争取贴息扶贫贷款和资金支持,解决他们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在服务支撑上,青龙镇全面推行 “保姆式” 服务,在桑苗栽种、整地施肥、病虫防治、蚕茧交售等各个环节实施技术跟踪服务,确保蚕茧质量和蚕桑生产综合收益。为打通市场渠道,构建 “龙头企业 + 基地 + 农户”的产业格局,镇里引进祥飞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和销售订单,大大降低了养蚕农户的市场风险,让桑农们能够安心发展产业。

从山茧到国际丝转型升级

招商引资是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青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秋娥书记亲自带领团队前往浙江,成功引进钱皇丝绸有限公司落户奉节县。该公司在青龙镇返乡创业园租赁了 2000 平方米厂房,计划年采购 1000 吨蚕茧,建设年产 100 万条蚕丝被生产线。该项目的建设,意义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打造具有奉节地理标识度的丝绸及文创产品,有效推动奉节乃至我国西南地区蚕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让奉节“夔绣”丝绸走出重庆,享誉全球,迈入国际市场。这不仅能提升青龙镇蚕桑产业的附加值,还能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青龙镇将继续深耕蚕桑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产业内容,推动产业升级,让这一绿色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实现共同富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媒体记者 朱松)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