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竹饭筒

编辑: 周海媚 2025-09-05 09:19:34

章平云

老家用旧的木柜上,总摆着个竹饭筒——竹身被摸得光滑,盖沿缺了个小口,是父亲用了大半辈子的物件。每次回老家,眼睛扫到它,记忆就像被风吹皱的水,一圈圈漾开——这小小的物件里,装着我对父亲说不尽的念想。

父亲的竹饭筒,是从老家竹林里挑的粗竹子做的:锯下一节完整的竹筒,上下各留一个竹节,在上方竹节的一侧锯下一块当盖子,再用砂纸细细打磨边缘,刻上简单的纹路。这饭筒陪着父亲少说也有三十多年,用得久了,竹身磨得发亮,原本的青绿色也褪成了温润的棕,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父亲的辛苦与日子的暖。

竹饭筒里装着的,是父亲最实在的生活。小时候,父亲要是出门干活赶不回家吃饭,母亲就用这饭筒盛满米饭,上面铺些自家腌的萝卜干或芥菜丝;要是赶上家里宽裕,母亲会煎个鸡蛋放在上面,那就是父亲难得的“改善伙食”。

有次父亲要出远门,一两天回不来,母亲就提前准备干粮——是用大米做的米圆。头天晚上把大米泡软,第二天一早端去石磨房推磨,细腻的米浆顺着石磨缝,慢悠悠流进木盒里。回家后把米浆倒进铁锅,小火慢慢熬成黏糊糊的米团,再揪成小块,搓成一个个圆滚滚的米圆,整整齐齐装进竹饭筒。这饭筒里的米圆,就是父亲路上最好的口粮。

在我印象里,父亲的午饭,很多时候是在田埂上吃的。农忙时节,为了不耽误干活,父亲中午不回家,母亲就装一饭筒米饭,再放些炒青菜,偶尔加几片煎豆腐,让我给父亲送去。父亲接过饭筒,找棵树荫坐下,打开盖子就吃。风里飘着他身上的汗味,混着田埂的泥土香和饭菜的葱香,他吃得津津有味,我站在旁边看着,心里满是踏实的幸福。

这竹饭筒不只是陪父亲吃苦,更装着他对我的疼。记得我上初二那年深秋,正上课呢,看见教室外站着个人,是父亲。我跟老师请假跑出去,父亲赶紧把怀里的东西递给我——是那个熟悉的竹饭筒,外面用旧布裹得严严实实。“里面是糯米饭做的粘糕,趁热吃。”他说。我问家里哪来的糯米,他说邻居送了一点。我双手捧着饭筒,能摸到父亲残留的体温,鼻子一下子就酸了。

父亲没多留,说还要赶回家干活,转身就走。我看着他的背影慢慢走过走廊,直到看不见,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急着跑回宿舍,先轻轻解开裹着的旧布,再小心掀开竹饭筒的盖子——热气裹着甜香涌出来,咬一口,软糯的粘糕在嘴里化开,甜到心里。那时候家里连饭都紧着吃,邻居送的一点糯米,父亲自己舍不得尝,走好几里路送来给我,想到这儿,我嘴里的甜混着眼泪的咸,又哽咽了。这哪里是粘糕啊,是父亲把能家里最好的东西,都装进了这个饭筒里。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老木柜上的竹饭筒还摆着,每次回去我都会摸一摸它。竹身的漆掉了,盖沿的缺口更明显,可它哪里仅仅是个盛饭的容器?里面装着父亲一辈子的劳碌,装着他对我们藏不住的爱。这个小小的竹饭筒,是我心里最珍贵的念想,不管我走多远,只要想起它,就像父亲还在身边,给我递来一份带着温度的饭。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