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油灯到一键遥控  长江航标里70年坚守

编辑: 马江望 2025-09-03 18:39:06

现在的航标维护

“长江万里贯东西,航标一盏照古今。”瞿塘峡的风里,新老航标的光影交叠——一边是老照片里口衔煤油灯、腰系草绳攀爬绝壁的身影,一边是年轻技术员毛文峰轻触屏幕,航标灯顺着导轨5分钟完成升降的画面。70年斗转星移,航标设备换了一代又一代,可航道人守航护船的初心,从来没变过。

50年代:草绳系腰  煤油灯照出“生死路”

上世纪50年代的三峡航道,是真正的“绝地”。夔峡、巫峡两岸峭壁如削,航标要定期调整,却没有任何安全保障。老一辈航道人只能把草绳往腰上一系,嘴里叼着煤油灯——这盏灯既要照准航标位置,更要照亮脚下仅能容半只脚的石缝。

“脚下是滔滔江水,手边是湿滑岩壁,稍不留神就可能掉下去。”提起当年,40多年的资深航道人陈天平红了眼,“那时候说‘以命换灯明’,一点不夸张。高空坠落、江水溺亡,是前辈们常要面对的风险。”可就算这样,没有一个人退缩——航标亮着,船才能安全走。

80年代:蓄电池换了灯  苦日子没换样

到了80年代,煤油灯终于“退休”,换成了蓄电池航标。可维护的苦,一点没减。25斤重的电池组要靠人背在身上,沿着狭窄的石缝往上爬。夏天岩壁被太阳晒得滚烫,脚踩上去滋滋发烫;雨天路滑,每一步都得手脚并用,生怕打滑。

陈天平至今记得师傅王顺才的故事:一次抢修航标,师傅的胶鞋被尖石划开一道大口子,鲜血顺着脚趾浸透袜子,可他硬是先换好电池、确认灯亮了,才坐在崖边简单包扎。“那时候我们总幻想,啥时候航标能自己亮、自己好,不用人这么拼命就好了。”

新世纪初:悬梯替代草绳 “蜘蛛人”接着守绝壁

进入新世纪,技术终于往前迈了一大步:崖壁上的临时航标改成了固定“平台标”,草绳换成了钢制悬梯。冉义祥、张小兵等新一代航道人成了三峡“蜘蛛人”,在175米到190米的水位线之间穿梭维护。

但风险仍在。狭窄的安全笼里必须脱掉救生衣才能钻进,头顶有落石、身边有毒虫,偶尔还有野猴来“捣乱”。他们依旧要贴着绝壁挪步,用双手检查航标——只是这一次,他们手里的工具更趁手了,心里的信念也更坚定了:要把前辈的活接好,把航标守好。

如今:一键遥控全搞定  科技护航更安心

现在的航标维护,早已是“科技范”拉满。电子航道图实时更新,智能系统24小时监控:光照强度不够了,自动调节;电池余量不足了,提前预警;连崖壁落石隐患,都能通过传感器及时发现。遇上阴雨天也不怕,太阳能供电让航标灯稳稳亮着。

“按一下按键,航标就能升降;看一眼屏幕,啥情况都清楚。”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毛文峰操作着控制台,眼里满是自豪,但也常把陈天平的话记在心里:“设备先进了,责任不能轻。按遥控器时,要想想前辈们在悬崖上的样子——这灯亮着,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

长江水滚滚东流,航标灯明灭更迭。从煤油灯到智能遥控,从草绳到钢制悬梯,变的是越来越安全、便捷的设备,不变的是一代代航道人“守灯护航”的执着。那盏在绝壁上亮了70年的灯,照的是船舶的平安路,更是中国人“砥砺前行”的精气神。

(全媒体记者  雷腾  朱松  黄翱 通讯员 黄波)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