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橙新语】以“凉”为钥启产业之门 以“绿”为基筑经济高地

来源: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方历朝 2025-08-28 16:07:58

当高温持续,城市进入“烧烤”模式时,人们对清凉的渴望成为夏日最迫切的需求。兴隆旅游度假区凭借平均海拔1200米、夏季平均气温22℃、“中国气候宜居县”“三峡凉都”等优势,将独有的“凉资源”转化为惠及民生、激活发展的“热产业”。这场从“藏在深山无人知”到“八方游客慕名来”的转变,不仅是一次资源优势的精准转化,更是一场以生态为笔、以文旅为墨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

兴隆旅游度假区的“火”,源于对“凉资源”的深度解读与精准开发。它没有将“清凉”停留在单一的气候标签上,而是打造为集休闲、观光、度假、娱乐、康养、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集聚区,让“凉”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回味的消费场景。不仅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更以“海拔高、植被好、体感舒”的特质,将“自然空调”“天然氧吧”的优势转化为实打实的体验。高温炙烤的夏季,人们需要的不只是“凉快”,更是“凉快之外的放松与愉悦”,而这里恰好将二者完美融合。

兴隆旅游度假区的“热”,更在于“凉资源”带动下的产业联动与民生增收。随着避暑游客持续涌入,度假区现有餐馆、酒店、民宿和农家乐260家,商户近6500家,带动周边490余家餐饮住宿等市场主体稳定增收,帮助3500余名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从“游客进山”到“消费落地”,从“流量”到“留量”,兴隆旅游度假区以“凉”为纽带,串联起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让“避暑经济”不再是孤立的“门票经济”,而是惠及普通村民的“民生经济”。这种“一业兴带百业旺”的效应,让“凉资源”价值真正渗透乡村发展,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更难得的是,兴隆旅游度假区的“热”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有着长远规划的持续升温。2024年,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其中7-8月达85万人次,年过夜游客超25万人次,印证其“重庆三大避暑胜地”的品牌实力。每年7-8月避暑季系列活动“天天有演出、周周有赛事、场场都精彩”,不仅吸引各地游客,更让近5万人选择在此买房、租房,过上惬意旅居生活。这表明,兴隆旅游度假区不满足于“避暑旺季”,而是思考如何让“凉资源”价值更持久:提升服务供给,让“清凉山水”吸引游客“来多次”;打好“生态牌”,守住根本,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以“既要当下热,更要长远火”的眼光,奠定坚实的可持续发展根基。

从兴隆旅游度假区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启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今天,许多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或是一片森林,或是一汪碧水,或是一方气候。这些曾被视为“偏远”“封闭”的特质,如今都可能成为稀缺“宝藏资源”。关键在于能否跳出“守着资源等客来”的被动思维,主动挖掘核心价值,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小众特色”打造成“大众品牌”。兴隆旅游度假区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非对立,找对路径,“凉资源”能变“热产业”,“好生态”能变“好生意”,“美丽风景”能变“美丽经济”。

高温在仍持续,兴隆旅游度假区的清凉依旧吸引着八方游客。而“凉资源”变“热产业”的故事,早已超越季节界限,成为值得借鉴的乡村发展样本。它告诉我们:每一份独特资源都蕴藏发展潜力,每一次精准转化都可能开启振兴新局。当更多地方读懂自身“生态密码”,找准“产业赛道”,必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火热”未来。

(评论员 黄翱)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