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手汉子张万明:从“天塌了”到年入15万 还带5户乡亲一起富

来源: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方历朝 2025-08-25 16:22:07

身残志坚,“养猪能手”张万明成了致富带头人。(县残联供图)

张万明坚持每日打扫猪舍。(县残联供图)

红土乡野茶村清晨,总能看到一个独臂身影在猪舍里忙碌,右手麻利地拌着饲料,弯腰检查猪崽状态时,空荡荡的左袖管偶尔会随动作晃动——他是张万明,一个用一只手“刨”出致富路的残疾人。

一场意外:好日子刚起头,左手没了

2013年的春天,本该是张万明的“上升期”:他和妻子刚到江苏务工,想着多攒点钱,把日子过得再红火些。可一场机器事故,突然夺走了他的左手。

“天一下就塌了。”张万明后来回忆,妻子为了照顾他没法上班,家里没了收入,他从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变成了“无所事事”的残疾人,连自己都没法接受。但看着愁眉不展的家人,他咬着牙憋出一句话:“失去一只手,我还有一只手。”

2014年,夫妻俩回了老家。接下来的几个月,张万明逼着自己练右手,吃饭、穿衣、干农活,原本左手做的事,全靠右手一点点“捡起来”。直到某天,他能用右手熟练地拧开饲料袋,才松了口气——“日子还能过,甚至能过得更好”。

破局:16万凑出的养猪梦,家人都劝“别疯了”

“没左手,还能干嘛?”迷茫时,电视里一则残疾人创业的新闻,突然照进了张万明的心里:“别人能成,我为啥不行。”

他盯上了养猪。可想法一出口,家人全反对。“要本钱、要经验,你一只手怎么扛?”张万明没争辩,只是悄悄行动,看书学养猪知识、上网查防疫技巧、蹲在村里老养殖户的猪舍外“偷师”,连吃饭时都在琢磨“猪爱吃啥、怕啥病”。

最大的坎是钱。为凑启动资金,他跑遍了所有亲戚朋友,甚至卖掉了家里值钱的物件,终于凑够16万。2015年春天,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他的养猪场“冒”了出来——那是他用一只手搭起的希望。

逆袭:亏掉5万没垮,摸透“猪脾气”终翻身

创业哪有一帆风顺?刚起步,张万明就栽了大跟头,因为没经验,猪舍里的小猪崽接连生病,一下死了40多头,5万块钱打了水漂。

“那是真疼啊,几乎要放弃了。”但看着空荡荡的猪栏,他又想起自己练右手的日子——“难就难呗,再试一次”。从那以后,他干脆住到了猪舍旁,夜里起来查温度,天不亮就观察猪的进食状态,猪一有不对劲,就抱着书本找对策,甚至骑车去几十公里外的养殖大户家请教。

一次次试错后,张万明终于摸透了“猪脾气”,什么时候该防疫、怎么拌饲料长得快、猪舍温度怎么控……养猪场渐渐有了起色:从最初出栏几头猪,到后来一年能出200多头;他还引进优良品种、用社交媒体拓销路,猪肉卖到了周边城市。2025年,光生猪和猪仔就卖了15万。

带富:“我吃过苦,想拉乡亲一把”

如今的张万明,不只是“养猪能手”,更是乡亲们眼里的“带头人”。他总说:“我能走到今天,靠过不少人帮,现在我有能力了,也想帮别人。”

凡是来养猪场务工的村民,他都毫无保留地教养殖技术,从选种到防疫,手把手带着干;看到村里有人想养猪却没头绪,他主动上门帮着规划,还帮着联系销路。这些年,他带动5户农户跟着养猪,每户每年能多赚10万。

“残疾不是拦路虎,只要敢拼、能坚持,普通人也能活出精彩。”张万明站在自己的养猪场前,右手指着成群的猪崽,眼里满是光——那是奋斗出来的、踏实的光。

(记者  雷腾  通讯员  曹金山)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