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橙新语】从“容得下背篓”到“容不得失范”:城市文明呼唤细节守护
今年夏天,重庆持续高温。重庆地铁因部分市民纳凉时的不文明行为引发争议。有人赤裸上身、占道打牌、悬挂吊床,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与重庆地铁此前“容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的温暖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包容性上,更藏于日常生活的细节管理之中。城市的文明,既要有“给背篓让个座”的温度,也要有“不给赤膊开绿灯”的尺度;既要容得下挑扁担的汗水,也要管得住脱上衣的随意。小节一滑,大节难保;细节一松,形象就崩。
城市文明的温度与尺度缺一不可。两年前,菜农老刘挑着扁担进地铁,工作人员帮忙抬筐、乘客主动让座,全网点赞“重庆有大爱”。这份“温度作业”告诉我们:城市不是冷冰冰的钢筋丛林,而是能弯腰为弱者系鞋带的巨人。然而,包容不等于纵容,温情不是滥情。当纳凉行为演变为赤裸上身、占道喧哗甚至影响他人通行时,便逾越了文明的边界。城市的温度是“给弱者的一把伞”,尺度是“给所有人的一条路”,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塑造真正的文明形象。试想,若因“包容”之名对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公共空间将逐渐失序,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市民的权益。地铁站是交通枢纽,若因纳凉者占道导致通行受阻,反而会让真正需要乘车的市民感到不便。因此,城市管理既要有“容得下背篓”的温情,也要有“容不得失范”的底线。
小节之失可能损害城市形象的整体性。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细节的瑕疵往往会被放大。重庆作为网红城市,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游客对城市的评价,不仅来自洪崖洞的夜景或火锅的麻辣,也来自地铁站里的一举一动。若市民在公共场合赤膊、打牌、占道,即便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也可能被镜头捕捉并传播,进而影响外界对重庆的整体印象。心理学上有“破窗效应”之说:若一扇窗户被打破后不及时修复,可能暗示这里无人管理,进而引发更多的破坏行为。同样,若对地铁站内的不文明行为放任不管,可能让更多人效仿:一个吊床不拆,明天就能挂出十个吊床;一张牌桌不撤,后天就能开起百家乐。小节不治,大节难医,长此以往,终将导致公共秩序的溃堤。因此,城市文明需要从小节抓起,及时纠正细微的失范行为,才能防微杜渐。
提升城市文明需要多方合力。解决不文明纳凉问题,不能简单依赖“一刀切”的禁止,而应寻求更智慧的治理方式。一方面,地铁管理方要加强引导,例如设置清晰的标识、划定纳凉区域、派人巡逻劝阻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社区和媒体加强宣传,倡导“纳凉不越界”的理念,让市民意识到个人行为与城市形象的关联。此外,城市管理者还可以从需求端入手。部分市民选择在地铁站纳凉,可能是因为周边缺乏合适的休闲场所。若能增设社区凉亭、开放更多公共纳凉点,或延长公园开放时间,从源头减少地铁站的不文明行为。
重庆地铁的包容曾让无数人感动,但包容不等于无原则的退让。城市文明是一座软实力的体现,它既需要“容得下背篓”的胸怀,也需要“容不得失范”的底线。小节虽小,却关乎大局;细节虽微,却影响深远。唯有在温度与尺度之间找到平衡,在包容与规范之间拿捏分寸,才能让重庆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更加璀璨。
评论员 覃俊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