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电子围栏”巧解森林防火与避暑经济双重难题
“以前高温季封山,我们100多个护林员要24小时沿山巡逻,腿跑断了还难免有漏网的违规入林人员,游客也抱怨‘想避暑却被拦’,两头难。”站在奉节县兴隆旅游度假区林区卡口,奉节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道出曾经的困境。
每到高温季,奉节县427万亩森林全域进入封山期,可这恰是林下避暑经济的黄金时段。森林防火与游客需求的矛盾,曾让当地一度陷入“封山则伤经济,开放则担风险”的两难。如今,一套“技防组合拳”的落地,让这场矛盾有了破解之道。
在兴隆旅游度假区重点林区卡口,60套电子围栏正悄然运行,4G智能抓拍终端实时扫描着往来人员与车辆。“这套系统不是‘一刀切’的拦截,而是会智能区分‘正常避暑游客’和‘违规入林人员’。”负责系统维护的工程师点开后台数据,屏幕上清晰显示着识别记录,“比如看到携带打火机、露营装备且试图绕开步道的人员,系统会自动抓拍并触发5G预警,10秒内就能把短信推送给就近护林员和涉事人员,既提醒又普法。”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累计向8万余人次推送预警与普法短信,不少游客收到短信后主动放弃违规行为。“之前不知道林区封山的具体范围,差点误闯,收到短信才明白风险,这种提醒比硬拦着舒服多了。”游客王先生正带着家人在林下步道避暑,他告诉记者,如今不用排队登记、不用接受拦截检查,“无感式”管理让避暑体验好了不少。
除了地面的电子围栏,空中的“天眼”同样守护着林区安全。在奉节县最高峰猫儿梁的监测点,双光谱云台摄像头正360度扫描着下方的森林。“以前发现火点全靠护林员‘望烟跑’,有时候跑半小时才找到位置,火势都扩大了。”护林员刘光富从事护林工作15年,对“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的效率感触颇深,“现在系统1分钟内就能精准定位火点,识别率超77%,我们跟着导航去处置,比以前快太多了”。
据介绍,当地还整合了气象、地理、可燃物等3类数据,搭建起林火蔓延模型。“比如预测到某片区域未来3天高温少雨、可燃物干燥,系统会自动提升该区域的预警等级,护林员提前布防。”奉节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预警-响应”机制已将火情处置全流程压缩至“分钟级”,自重点区域实施“五色分类动态管理”以来,已成功预警火险124966次,年均节省人力成本18余万元。
生态安全有了保障,避暑经济也迎来新活力。在兴隆镇“高山人家”民宿,老板陈敏正忙着给客人准备晚餐,“去年夏天接待了200多组客人,今年有了‘电子围栏’护林,游客更放心,现在订单已经比去年多了三成,预计旺季能增收5万元以上。”据统计,今年以来,奉节县高山旅游已接待游客40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增收1.2亿元。
“我们要的不是‘守着森林饿肚子’,而是让森林既安全又能‘生金’。”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黎国宝说,未来奉节县还将新增40套电子围栏设备,让“技防”覆盖更多林区,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同并进。
(全媒体记者 雷腾 通讯员 程晋于)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