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橙新语】借“雄奇新韵”东风 以诗城之力助重庆文旅扬帆

来源: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方历朝 2025-08-18 14:59:16

借“雄奇新韵”东风 以诗城之力助重庆文旅扬帆

 ——论奉节如何承接契机、服务全市文旅发展大局

 

三峡日出。(王传贵 摄)

“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为重庆文旅划定品牌核心,也为各区县带来承接机遇、彰显价值的新命题。对“中华诗城”奉节而言,这并非简单“跟风借力”,而是要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在做活县域文旅的同时,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担当注入“奉节动能”,用不可替代的资源特质与精准实践,为“雄奇新韵”填充细节、筑牢基层支撑。

锚定禀赋:奉节“独家家底”是承接契机的天然支撑

服务全局必先认清自身,奉节的文化、自然、区位三重资源,与“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内核高度契合,既是自身文旅底气,也是服务全市的根基。

文化禀赋,作为全国唯一“中华诗城”,奉节1000余首诗词及白帝城、夔州古城等遗址,并非尘封典籍,而是“新韵重庆”的精神锚点。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传世名句,赋予重庆“诗性基因”具象表达,能为全市文旅树立“文化标识”,让“雄奇”不止于山水之形,更具千年文脉厚重感。

自然禀赋,瞿塘峡的险峻、三峡之巅的壮阔、小寨天坑的奇绝,集“雄奇险秀”于一体,是“雄奇重庆”的实景样板。尤其瞿塘峡作为长江三峡起点,既是奉节文旅核心吸引物,更是重庆对外展示“雄奇”的“实景窗口”,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重庆品牌的“活广告”。

区位禀赋,地处渝东北的奉节,既是“三峡金三角”(奉节、巫山、巫溪)核心,也是鄂渝衔接的“门户”,天然是重庆文旅“内外联动”枢纽。对内可融入“一区两群”协同布局、串联渝东北资源,对外能成为重庆面向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桥头堡”,打破地域壁垒,充当全市文旅“一盘棋”格局的“连接器”。

白帝城白帝庙。(王传贵 摄)

精准发力:实现“县域发展”与“全局贡献”双赢

承接契机,奉节需围绕“强自身、优服务、联全局”,从四方面精准发力,既让县域文旅出彩,也让全市文旅受益。

以“文化活化”塑特色,立全市“人文标杆”

首要任务是让诗词文化“活”起来。升级“AI对诗”“元宇宙白帝城”,打造“诗词+科技”沉浸式体验区,既吸引客源、做活县域旅游,也让“诗城奉节”成为重庆文旅“人文名片”;开发“夔州诗词”主题文创与研学产品(如诗词手账、三峡研学营),让文化走出景区、融入生活,既形成奉节消费增长点,也丰富全市文旅产品矩阵。

以“体验升级”优产品,造全市“实景样板”

让“雄奇山水”脱离宣传语、成为可感知场景。在三峡之巅打造“星空露营+诗词夜话”,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星垂平野阔”的意境,既增强奉节吸引力,也为全市山水景区提供“景观变体验”的参考;为小寨天坑开发“地心探险+生态研学”线路,既填补奉节“深度游”空白,也丰富重庆“生态+探险”品类,完善“雄奇”产品体系。

以“创新驱动”激动能,注全市“基层活力”

紧扣“新韵”“守正创新”核心。用大数据定制“诗词寻踪”“山水探秘”个性化路线,为白帝城、瞿塘峡植入“智慧导览”,以“老景点+新服务”贴合现代游客需求,也以“小而美”案例展现“新韵”基层实践;围绕“夔门”“诗城”打造光影秀、诗词音乐节,借短视频传播,既提升奉节知名度,也带动全市品牌整体曝光。

以“协同联动”拓格局,织全市“联动网络”

打破县域壁垒,以自身为节点串联资源:对内深化“三峡金三角”合作,共推“三峡山水+诗词+民俗”跨区域线路,统一宣传、共享客源,既融入更大旅游圈,也强化渝东北文旅增长极;对外对接主城都市区与湖北宜昌,推出跨省联动线路,将奉节打造成长江文旅“门户枢纽”,既引入跨区域客源,也助力重庆建设“长江上游文旅中心”。

《归来三峡》实景演绎。(王传贵 摄)

价值彰显:奉节“一域之力”成就重庆文旅“全局之益”

奉节的实践绝非“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的全局担当——以诗词文化为“新韵重庆”铸魂,以雄奇山水为“雄奇重庆”塑形,以区位优势为全市联动搭桥,这种“一域服务全局”的价值,远超“提供可复制经验”。

未来,奉节仍需守住“诗词”“山水”核心本底,在做精县域文旅的同时,持续放大“文化锚点”“实景样板”“联动枢纽”作用。当奉节诗词成为重庆文旅“文化符号”、奉节山水成为游客感知“雄奇”的“第一印象”、奉节联动成为全市协同“关键纽带”,便能真正实现“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让“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的品牌图景更鲜活、更厚重。

(评论员 雷腾)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