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两山论” 奉节欧营村:从“黑尘锁岸”到“橙香绕河”的“两山”实践路
欧营村脐橙丰收。(欧营村 供图)
欧营村的高品质脐橙登上展销台。(欧营村 供图)
在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依偎于长江一级支流草堂河畔。这里曾被水泥厂的浓烟粉尘层层笼罩,如今已蜕变为河水清澈、岸草葱郁、橙香弥漫的生态致富样板。十余载的蝶变历程,正是“两山论”在长江岸边的生动注脚。
昔日:黑尘压境 果贱伤农
2010年前后,村头水泥厂的轰鸣声成了欧营村挥之不去的“背景音”。浓密的黑烟遮天蔽日,让方圆数公里的天空常年蒙着一层黑纱;空气中飘着呛人的粉尘,落在身上能扫下厚厚的一层灰。水泥厂周边的树木早早枯死,草堂河的河床积着厚厚的黑粉,河水黑如墨汁,刺鼻的臭味能飘出半里地。
村民肖维平的果园离水泥厂最近,摘回来的脐橙总裹着一层黑灰,成了“黑疙瘩”。“进果园就跟下矿井似的,摘一筐果子,鼻子里、指甲缝里全是灰。”他无奈地叹气。种了5亩脐橙的王洪均,果园虽隔着一座山,也躲不过漫天粉尘——果子上蒙着灰,口感大打折扣,“一斤喊价5毛都没人要,看着满树果子,心比黄连还苦。”
转身:拆“污染源” 唤回青绿
党的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春风吹进库区。2013年,欧营村果断关停水泥厂,紧接着清退了上游直排草堂河的七八家养殖场。
没了浓烟粉尘,没了污水直排,草堂河渐渐“喘过气来”。河水一天天变清,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两岸曾经枯寂的土地上,野草、野花渐渐冒头,没多久便铺成了一片绿毯。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敏告诉记者,有一年春天,他在河边看到小鱼游过,“那一刻就知道,欧营村的‘绿’算是彻底回来了。”
生态转好,种植了几十年的脐橙也迎来新生。2015年,村民王洪均牵头38户村民成立合作社,将果园扩展到300亩。“没了灰,果子金灿灿的,甜度也上去了。”他满脸笑意地告诉记者,“价钱从几毛一斤涨到3块,翻了好几番,年份好的时候,甚至能卖到6块多,如今一年能卖几十上百万。”
今朝:河清岸绿 橙果成金
如今的欧营村,草堂河两岸栽满垂柳、紫薇,一条彩色步道沿着河岸蜿蜒伸展。傍晚时分,总有村民在此散步、聊天,孩子们在河边打闹嬉戏。曾因粉尘患上肺结核的退休教师冯蓉,在水泥厂旧址对面安了家,每天沿着步道走两圈,赶上好时候还能在河里钓上几条鱼。“现在空气里都是橙子香,哪还有当年的呛人味。”她拍着胸口,笑得格外爽朗。
更让人振奋的是脐橙产业的“腾飞”。随着“中国三峡柑橘(奉节脐橙)交易中心”在欧营村附近落成投用,国际市场被打开,果农们的销售渠道大幅拓宽。交易中心负责人周坚说,现在奉节脐橙不仅走遍全国,还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卖到东南亚,一年出口额达1000多万元。
村民易守财曾是贫困户,靠着村里的好政策,种起了脐橙,还学了直播带货。他的抖音账号有1.8万粉丝,镜头里金灿灿的脐橙挂在枝头,身后是清澈的草堂河:“家人们看这果子,刚摘的,甜得很。”一年60吨脐橙,一半通过直播卖掉,年收入稳稳当当20万。像他这样的“直播达人”,村里有近百人,每年光线上就能卖3000吨脐橙,销售额达2400万元。
从“黑尘锁岸”到“橙香绕河”,从“守着果子饿肚子”到“靠着果子挣票子”,欧营村用13年的实践证明:护好绿水青山,真能换来金山银山。这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正让长江岸边的这个小村庄,美得更有底气,富得更可持续。
(全媒体记者 雷腾)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