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炊烟暖
魏有花
这些年,我时常回到那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每当夕阳西下,一缕缕炊烟便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袅袅升起,在暮色中织就一张温暖的网,将整个村庄轻轻笼罩。
故乡的炊烟,是记忆中最温柔的符号。它不像城市里的烟雾那般刺鼻呛人,而是带着柴火的清香,混合着饭菜的香气,在空气中缓缓流淌。那淡蓝色的烟霭,时而笔直如线,时而随风摇曳,像极了母亲召唤游子归家的手势。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山岚,炊烟便与晨雾交织在一起。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陆续吐出白烟,整个村庄仿佛被一层轻纱覆盖。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去,那些错落有致的屋舍在炊烟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烟霭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还有母亲呼唤孩子起床的悠长嗓音,这些声音在炊烟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亲切。
正午时分,炊烟变得稀薄。只有几户人家的烟囱还在冒着淡淡的烟气,那是给田间劳作的男人们热饭的灶火。这时的炊烟是直的,像一根根透明的丝线,直指蓝天。田间小路上,提着饭篮的妇女们三三两两走着,她们的身影在炊烟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动。
最动人的要数傍晚的炊烟。夕阳将最后一抹金辉洒在屋顶上,烟囱里冒出的炊烟被染成了淡淡的金色。整个村庄笼罩在温暖的暮色中,炊烟与晚霞交融,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时节,空气中飘荡着柴火燃烧的焦香,夹杂着各家各户飘来的饭菜香——或许是红烧肉的酱香,或许是清炒时蔬的鲜香,又或许是刚出锅的馒头的麦香。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最地道的故乡味道。
我尤其记得外婆家的炊烟。那是一座老旧的土坯房,烟囱是用瓦片垒成的。每到做饭时分,外婆佝偻着身子在灶台前忙碌,火光映红了她布满皱纹的脸。炊烟从烟囱里飘出,带着松枝燃烧特有的清香。那烟气总是先直直地上升,到了半空才慢慢散开,像是要把我们的思念带到很远的地方。
村里的炊烟也随着季节变换着模样。春天,炊烟里带着新采的艾草香,那是人们在蒸青团;夏天,炊烟稀薄,因为多数人家都在院子里支起简易炉灶;秋天,炊烟中混合着桂花香,是各家在酿制桂花酱;冬天,炊烟最浓,家家户户的炕灶都烧得旺旺的,烟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格外显眼。
如今回到故乡,发现炊烟已经少了许多。不少人家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几户老人还在坚持烧柴火。但每当我看见那些倔强升起的炊烟,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炊烟里,有母亲站在门口张望的身影,有外婆在灶台前忙碌的背影,有全家围坐在饭桌前的欢声笑语。
炊烟是乡村的呼吸,是游子心中永远的乡愁。它不像城市的霓虹那般炫目,却有着最质朴的温暖;它不像名山大川那般壮丽,却能让远行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留。这一生,我注定要被这故园的炊烟温暖着,羁绊着,无论走得多远,那缕淡蓝色的烟霭永远是我回家的路标。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