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留下的“传家宝”

编辑: 周海媚 2025-08-08 17:52:53

钟瑞华

在我的行李箱底层,珍藏着一件用红布精心包裹着的“传家宝”——爷爷的革命伤残军人证。那是父亲临终前郑重托付给我保管的。我深知,父亲传承给我的,不仅仅是爷爷光荣历史的见证,更是爷爷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的爷爷钟立友,是一位在长征途中负伤的革命伤残军人。1931年,还未满17岁的爷爷怀着对革命的赤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在四年多的革命生涯中,爷爷历经中央苏区第二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参加了广昌保卫战、湘江战役、土城战役、鲁班场战役等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

1935年3月,贵州仁怀鲁班场战役成为爷爷革命生涯的转折点,当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司令部参谋的爷爷被火线任命为代理连长。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他毫无畏惧,带领战士们发起数次猛烈冲锋,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激战中,一颗子弹射向爷爷的胸膛,差点击中心脏;另一颗子弹穿透了爷爷的右脚跖骨……鲜血染红了军装,但爷爷依然坚持指挥,直到因失血过多而昏迷倒下。后来爷爷回忆说,当时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

负伤后的爷爷奄奄一息,幸得当地老乡的悉心救护和冒险保护,才免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在老乡家储存白酒的地窖里,爷爷度过了生命中最漫长的三个月。每天听着地面上敌人的搜查声,忍受着伤口的剧痛,却始终惦记着部队的去向。伤愈后,爷爷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无奈之下只得隐姓埋名,在贵州仁怀赤水河畔的一间制酒小作坊做了一名学徒。

1953年,爷爷带着当地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辗转回到了阔别近20年的江西兴国老家。当民政部门评定他为“二等乙级革命伤残军人”时,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流下了热泪。为终于能光明正大地承认自己曾经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为自己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被得到认可而激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爷爷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爷爷总喜欢在晚饭后,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给我们讲述长征路上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告诉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叮嘱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追求进步。他常常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永远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他教导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要把它作为良好家风永远传承下去。这些话如同一粒粒种子,深深植根于我的心田。

如今,虽然爷爷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教诲却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始终照耀着我的前行之路。每当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想懈怠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爷爷当年在枪林弹雨中浴血战斗的身影,浑身就会充满无穷的力量!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