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让撂荒地变身“致富田”
盛夏时节,硕果累累。近日,大树镇十多名甜玉米种植大户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大树镇精准施策,搭建社会化服务组织,配套微耕机、育苗大棚、无人机等设备,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技培训、无人机飞防和吊运、托管育苗、劳务、保险、销售对接等服务,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不仅让万余亩撂荒地重焕生机,更带动种植大户增收、群众务工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助力降本增效 撂荒地“活”起来
过去,由于劳动力短缺、种植效益低等因素,大树镇大部分耕地长期闲置。为破解这一难题,大树镇政府整合资源,打出“技术+服务”组合拳:推广优质甜玉米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农机租赁提高耕作效率,建设现代化育苗大棚保障秧苗质量,引入无人机飞防实现精准施肥管理,亩均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同时,协调物流冷链畅通调运渠道,对接电商平台和大型商超拓宽销路,让农户从“会种地”转向“慧种地”。
“以前自己摸索种植,一亩地赚不到千元。现在政府全程指导,成本降了,销路不愁,亩产收益翻了番!”种植大户李召民捧着颗粒饱满的玉米,笑容满面。据统计,今年全镇甜玉米种植面积达3000亩,预计总产量超300万斤,户均增收6万余元。
多元增收促振兴 群众腰包“鼓”起来
产业兴旺不仅富了种植户,更激活了本地就业市场。丰收期间,近百名村民参与种植、除草、施肥、采摘、分拣等务工,日工资达120元。“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村民李大婶一边麻利地整理玉米,一边感慨。
大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甜玉米产业的成功实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下一步,大树镇将扩大特色种植规模,深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集生产、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链,让更多“沉睡”土地变成“聚宝盆”。
如今,昔日的撂荒地已铺满“黄金穗”,科技与政策的双轮驱动,正书写着大树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 陈芳 通讯员 田威)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