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荫里的夏日清凉

编辑: 王艺峰 2025-07-10 15:06:19

□邱志忠

七月的南方,日头毒得能把水泥路晒出油。可一读起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眼前就浮现出竹林深处的阴凉。还有杨万里写“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明明没风,却好像真有股子清气从竹叶子缝里钻出来,把暑气都赶跑了。

这般清凉,在老家的竹林里是实实在在能摸到的。正午太阳最烈时,钻进竹林就像跌进另一个世界,地面铺着厚厚的竹叶,踩上去软乎乎的,比地毯还舒服。阳光被层层叠叠的竹叶滤成碎金,落在胳膊上竟带不起一丝热意。竹节间漏下的风,裹着竹叶的清香,吹得人鼻尖发痒,刚才还黏在后背的汗,不知不觉就干了。

要说最馋人的,还得是白居易写的“竹筒粽子趁虚日”。老家的夏天,每逢暑假,外婆总在竹荫下摆个煤炉,锅里煮着胖乎乎的竹筒粽。竹子劈开两半,糯米混着红豆、五花肉塞得满满当当,柴火一烧,竹香混着粽香飘老远。剥开滚烫的竹筒,米团上还沾着青绿的竹屑,咬一口,连舌头都浸着清凉。

去年回舅舅家,日头正毒的时候,表叔戴着顶破草帽,在院子里编凉席。篾刀在青竹上飞快游走,转眼就把竹子剖成细细的篾条,新篾条沾着他掌心的汗,泛着温润的光泽。编好的凉席刚铺在院子里,表哥就喊着:“走,去溪边竹林!”

溪边的竹林长得格外茂盛,竹竿遮天蔽日,阳光漏下来星星点点。表哥从背篓里摸出个铁皮桶,蹲在浅滩舀了桶溪水,把西瓜和凉茶浸进去。我们几个脱了鞋踩进水里,冰冰凉凉的溪水漫过脚踝,暑气瞬间散了大半。

支起茶炉煮茶,竹叶在风里沙沙伴奏。茶香混着溪水的潮气钻进鼻子。我枕着凉席,望着竹叶间晃动的天空,恍惚又回到小时候,外婆摇着竹扇讲故事的夜晚。原来这么多年过去,最爱的避暑法子,还是得找处有溪流、有竹林的地方,泡水喝茶聊人生,日子慢悠悠的,连暑气都追不上。

小时候最盼下雨,不是为了玩水,是想听雨打竹叶的声音。老宅的后窗正对着竹林,雨丝斜斜地扫过,竹叶就像被拨弄的琴弦,发出“沙沙啦啦”的声响。母亲会在这时搬出竹床,铺上凉席,我和弟弟躺在上面,数着从竹叶缝里漏下来的雨滴,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梦里都是竹子的青绿色。

竹和芭蕉大概是夏日里最配的搭档。《浮生六记》里写 “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在南方的老院子里最常见这样的景致。竹子细长的影子和芭蕉宽大的叶影叠在墙上,白天遮阳,晚上送凉。外公常说,竹能静心,蕉可解暑,有这两样在院子里,再热的天也能熬过去。

如今,很难见到大片竹林。但每次路过花店,看见插在玻璃瓶里的几枝竹子,就想起老家后院的阴凉。那些被竹叶筛过的阳光,混着竹筒粽香的风,还有雨打竹床的夜晚,都藏在记忆深处,在每个闷热的夏日,悄悄送来一阵清凉。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