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橙新语】乌云顶:在刀郎歌声中苏醒的文旅新地标

编辑: 唐利贤 2025-07-11 10:21:54

评论员 方历朝

“嘉陵江的水啊,乌云顶的坡诶。江水那么急呀,坡坡那么陡哦。”刀郎在2025年重庆巡演中唱响的《我在山城唱山歌》,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一次地理的深情告白。歌词中反复吟咏的“乌云顶”,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的山脊跃升为文旅焦点。人们这才发现,这座雄踞于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的山峰,一直都在岁月长河中,与壮丽的三峡之巅隔江对峙,静静拱卫着雄伟的夔门。

这首朗朗上口的《我在山城唱山歌》,迅速在线上线下传唱,由西到东,从南到北。歌中“一握山土给我看,让我走出家门泪流满面”的意象,将故土情结与个人记忆熔铸一体,赋予乌云顶情感共振的精神地标深意,更让嘉陵江的波涛与乌云顶的陡坡化为亿万听众心中的乡愁图腾。虽然每个人的心中定然都有一座魂牵梦萦的“乌云顶”,然而“乌云顶本顶”依然成为了无数人的向往之地。

由此可以预见,在三峡之巅爆火的同时,奉节的长江之畔,将再添一枚璀璨明珠。高峡平湖之上,夔门雄奇,白帝吟唱,长江两岸,一边是诗与远方,一边是梦里故乡。而一桥横跨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景象,既是山水与城市的完美融合,也是描绘着八方来宾的美好蓝图。

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奉节只有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才能继续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上高歌猛进,以文化旅游拉动县域经济,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县委副书记、县长吴涛近日就在同文化界人士和新媒体代表座谈时表示:“要深挖特色文化资源,围绕奉节的‘山歌、山水、诗词、历史’等独特资源,创作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和广泛传播力的精品内容,讲好乌云顶的故事,以特色小切口撬动文旅大市场,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当前的乌云顶,旅游开发的进度与规模相较于奉节其他景区虽然稍显滞后,但其自然风光依然美不胜收。区域内峰峦叠嶂,植被繁茂,生态盎然,是俯瞰白帝城全景的绝佳之地,更被誉为观赏三峡日出的最佳位置,还有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寄托着“魁星点斗,振兴文运”美好寓意的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深秋时节,两岸满山红叶如霞,与峡江碧水构成强烈的视觉交响。四季更替,乌云顶与赤甲山、白帝城共同勾勒出了三峡绝美风光的水墨长卷。

刀郎先生一曲唱罢,从此让音乐遇见山河,让风景有了心跳。奉节当以歌为媒,激活山河之魂,在对乌云顶进一步的旅游开发中,深化文化叙事,打造情感地标:其中,可规划建立“刀郎音乐走廊”,在登山步道设置歌词碑刻与扫码听歌点,结合《我在山城唱山歌》的旋律脉络,让游客在“嘉陵江水”“乌云陡坡”的实景中复现音乐记忆;活化文峯塔文化空间,设计“文魁祈福”仪式,联动奉节“中华诗城”品牌,举办高山诗会与民谣创作营,使古塔从文物升级为“文化生产现场”。延展场景,营造沉浸式乡愁体验,复现“川江号子”表演;开发文创产品,强化游客自助,以本地泥土制作“思念陶偶”,呼应歌词“泥土泪水捏成你的样子”。也可与“三峡之巅”共组“自驾行摄环线”;通过与三峡之巅大屏直播连线,引导游客“对唱山歌”“真情表白”;通过“民俗美食”推出“乌云顶野茶宴”......以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活化美化旅游场景,唱好“故土情”,打好“乡愁牌”,让游客在游览中走心,打造出独树一帜的优质景点。

从奉节县城向乌云顶远眺,文峰塔的剪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恰如刀郎歌声里若即若离的乡愁。当游客握一把山土登顶,看朝阳染红三峡的层峦,那一刻,地理的巍峨、音乐的深情与文化的血脉终将合而为一。而乌云顶的使命,正是让匆匆过客在此停驻,听一阕山歌,品一盏野茶,把“奉节”二字刻进记忆的深处。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