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土发明”载出农旅新花样
在重庆奉节的长江两岸,70多年的脐橙树迎来了新伙伴——一台由果农亲手打造的“轨道车”。它顺着30度陡坡穿梭在橙林间,既能满载肥料爬坡,又能载着游客掠过挂满果实的枝头。这个看似简陋的“土发明”,不仅改写了果农“肩挑背磨”的历史,更让深山脐橙园成了农旅融合的新地标。
从“汗湿衣裳”到“一键运输”:陡坡上的产业革命
奉节七成脐橙种在坡地,山高路陡曾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200斤肥料,3个人倒腾两趟,一趟下来汗能湿透几件衣裳。”这是果农们祖祖辈辈的日常。2020年,务工返乡的张润富看着果农们在陡坡上艰难往返,动起了“造机器”的念头。
说干就干,他把废旧三轮车零件拆拆改改,焊上轨道、装上电机,第一台“陆轨两用运输机”应运而生。如今,这台机器能沿着钢轨匀速爬坡,一趟就能完成过去3—5个人的工作量,效率提升200%,坡地果园因此迎来福音。果农们卸下肥料时竖起的大拇指,成了对这个“土发明”最朴素的肯定。
从肩挑背磨到“遥控器操控”,轨道车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让脐橙管护、采收的标准化成为可能。正如一位果农所说:“以前果子从果园到家里,费时又费力,而且在坡上挪来挪去容易碰坏,现在直接装车上,损耗也少了不少。”
从“运输工具”到“网红打卡点”:农旅融合的巧思
轨道车的“跨界”,源于一次偶然的灵感。近年来,奉节县积极推进农旅融合,鼓励果园向游客开放,但山高陡坡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张润富盯着自己的轨道车琢磨:“加个座椅,调缓坡度,不就能载游客逛园了?”
于是,橙蓝色的“陆轨两用观光车”诞生了。游客坐在车里,伸手就能触碰低垂的枝叶,看漫山橙树铺向天际,听车轮碾过轨道的“哐当”声混着鸟鸣。这个独特的体验,让深山果园成了“网红打卡点”——旺季时,日均接待游客超100人,周边果农增收超30%。
如今,轨道车已从张润富的“试验品”变成了“香饽饽”。当地不少脐橙基地都开始陆续购买安装,大家挖坑埋桩、拼接钢轨,昔日沉寂的山坡上,钢轨蜿蜒如银带,串起了果园与市场,也串起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
小发明里的大逻辑:乡村振兴的“接地气”路径
这台轨道车的走红,藏着奉节脐橙产业升级的密码。它没有复杂的技术,却精准击中了“坡地运输难”的痛点;它不依赖高端设计,却用最朴素的改造实现了“一器多用”,从解决生产难题,到激活旅游价值,这个“土发明”的进化史,正是奉节脐橙产业从“卖果子”到“卖体验”的转型缩影。
70年的脐橙树见证着变化当轨道车的轰鸣声取代了爬坡的喘息声,当游客的欢笑混进了果园的鸟鸣,深山里的果实不再只关乎“甜”,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新可能。正如那辆穿梭在橙林间的轨道车,奉节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沿着最贴合土地的轨迹,稳稳向前。
(全媒体记者 雷腾 )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