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于心的最后一课
□杨素林
乙巳年6月24 日,夜幕如墨,华灯初上。这一晚,承载着特殊意义,是本学期最后一个晚自习,明天便要迎来考试。教室里,灯火通明,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复习功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似在奏响知识的乐章;操场上,几盏路灯散发出昏黄的光,将周围的树影、近处的人影,都染上了一层朦胧的纱,从教学楼的坎上望去,宛如一幅氤氲的水墨画。
第二节自习铃声清脆响起,我踱步来到停在楼底出口的车旁。倏然间,几个熟悉的身影从教室里飞奔而出,冲出楼门,朝着外面宽广的走道疾驰而去。定睛一看,正是本班的调皮小子们。我赶忙招呼他们,让去叫几个同学来帮忙搬东西。不多时,一群学生便围拢过来。当我打开后备箱,在模糊的灯光映照下,他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后备箱里,整齐堆砌着诱人的蛋糕,提起蛋糕,几箱可乐也映入眼帘。“哇!” 他们不约而同地惊呼出声,眼中满是惊喜与期待,也瞬间明白了这其中的深意。人群中,一个同学低声呢喃,话语里满是落寞:“说的不走的……” 我装作未曾听见,只是让他们将东西搬到教室,随后转身前往办公室。
待我走进办公室,办公桌周围早已围了一些同学。见到我,他们脸上泛起羞涩,笑容都显得有些局促不自然。上课铃声适时响起,他们这才匆匆返回教室。我望向办公桌,只见桌上摆放着数以百计用五彩纸叠成的满天星,宛如一片璀璨星河,上面还附着一张字条,字迹工整而真挚:“我们不是您最好的学生,您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落款是初二(4)班。刹那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些星星,颗颗都承载着学生们的情谊,以星寄情,一颗星便是一片情。
我匆匆赶往教室,却发现今夜的教室与往常大不相同,灯光不再那般明亮,门也半掩着,透着一丝神秘。我轻轻推门而入,只见班长早已手捧一大束娇艳的鲜花,笔直地站在讲台上。见我进来,他恭恭敬敬地将花束递到我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洪亮而真挚:“老师辛苦了,老师谢谢您!” 紧接着,教室里响起了如雷般热烈的掌声。我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郑重地敬了个礼,声音有些哽咽:“谢谢!”
随后,我向同学们倾诉着内心的不舍:“我真的很喜欢你们,离开你们,我满心都是不舍。我已经在这岗位上多坚守了一年,如今,我的同学朋友大多都在游山玩水,享受生活,而我的工作时间也已达到极限。不过,大家别担心,后面接替我的老师非常优秀,她年轻有活力,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方法新颖独特,能从一个乡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考入我们学校,她无疑是老师中的佼佼者。” 同学们听了,脸上的神情渐渐放松自然了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写给你们的‘告别辞’。” 话音刚落,电脑高手李博立马走上前来,熟练地打开电脑,找到微信软件,扫码上传文章,还贴心地把字体放大。“谁上台来读一下?” 李博问道。有同学推荐班长,班长面露惆怅,委婉拒绝;又推荐课代表,课代表似乎也不太愿意。就在这时,昊然自告奋勇地站起身,大声说道:“老师,我来!” 他大踏步迈向讲台,声音洪亮而坚定地朗读起来。前几排的同学能清晰看清字体,他们一边聆听,一边往前张望,当看到写自己的文字时,脸上洋溢着既高兴又羞涩的神情,或羞涩一笑,或微微低下头;看到写别人的内容时,便忍不住肆意地笑起来,还低声交流着。有的同学惊喜地说:“还写了我呢!” 也有同学庆幸道:“还好没有写我。” 这篇 “告别辞”,大约写了二十多个同学,无论成绩优劣,只要有特色、给我留下印象的,都被我一一记录下来,它就像是本班的纪传体史书,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回忆。
十多分钟转瞬即逝,昊然读完文章,同学们仍沉浸其中,感觉意犹未尽。我看着眼前可爱的学生们,缓缓说道:“两年来,你们学习勤奋,又懂事贴心。在即将离别的时刻,老师请你们吃蛋糕、喝可乐,这是对你们的鼓励,也是我对你们的期许。” 班委干部随即上前,为同学们分发蛋糕和饮料。刚开始,大家还有些不好意思,我笑着鼓励道:“快吃吧,蛋糕很新鲜,出炉还不到两个小时呢!” 大家这才纷纷开始品尝。一边吃着,我一边给他们讲起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尽管生活贫寒辛苦,家徒四壁,箪瓢屡空,连酒都买不起,但他依然好读书、喜写文章。同学们听得入神,个个都津津有味。
就在这时,李校长从教室外的走廊上缓缓走过,我急忙拿着一块蛋糕追出去,热情邀请他品尝,他却婉拒了,说道:“我要上台说几句。” 说着,便走进教室。同学们见到校长,亲切地齐声喊道:“李校长好!” 并拍起了热烈的掌声。校长站在台上,侃侃而谈:“今天这个晚自习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你们本学期最后一个晚自习,更是老师几十年教育生涯的最后一个晚自习。老师自大学毕业就来到我们学校,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你们有幸成为老师的弟子,是多么幸运的事!我提议,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对老师的谆谆教诲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室里,掌声如潮,经久不息。我站在讲台边,感动不已,深深鞠躬致谢。校长随后又去忙其他事务了,我们继续交流着。从学校的发展变迁,聊到一路走来的不易,我还让学生们看了我曾经写的文章《永中之蝶变》,向他们讲述曾经学校环境的恶劣、教学质量的低下,以及在社会上的艰难处境。
临近下课,楼上传来搬动课桌的噪音,原来是在为明天的考试布置考室了。我准备离开,却被同学们叫住:“老师不忙,我们留个影!” 于是,大家又花了几分钟,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我抱着鲜花走出楼门,又有几个同学围了上来:“老师,我们单独合个影。” 就这样,我与四班双雄和课代表纷纷留下了合影,将这份珍贵的情谊定格在镜头之中。
这便是我几十年教育生涯的最后一课。不禁想起法国作家都德笔下的《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在家乡沦陷时一朝成熟懂事,韩麦尔先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而在这和平年代,我的最后一课,是如此温馨动人:吃着香甜的蛋糕,喝着爽口的可乐,与同学们一同追忆往昔……这堂课,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间,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