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橙新语】奉公守节—以城之名厚植爱党爱国爱民情怀

来源: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丁敬清 2025-06-24 11:46:27

评论员 吴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两千年前《礼记》的黄钟大吕,穿透岁月帷幕,与“大道至简”的东方哲思交相辉映,在夔州的苍烟落照间铺展出一幅气贯长虹的精神长卷。长江畔这座以“奉公守节”立名的千年古城,将家国大义镌刻进每一寸山水肌理,在巴楚大地上书写着忠诚与担当的崭新篇章。

奉公守节是“丞相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的忠诚担当。忠诚担当,是共产党人镌刻在血脉中的政治基因,是面对风浪考验时挺起的精神脊梁,更是践行初心使命最生动的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 不毁其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铿锵誓言,与奉大巫游击支队司令陈太侯“杀头也要跟党走”的铁血承诺,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前者以“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诠释忠君之志,后者用“以命相托为苍生”的壮烈实践,注解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这种“忠诚”的嬗变与传承,正是中华文明从“士为知己者死”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进化。陈太侯留下的“你们要相信共产党,要永远跟党走。我没有罪,冤狱总会昭雪的……”临终遗言。我们读懂了,忠诚担当的现代表达,是科技攻关实验室里的不眠灯火,是乡村振兴田野上的坚实足迹,更是文明传承殿堂中春风化雨的匠心坚守。 

奉公守节是“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的家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恰与这份穿越时空的情怀共振。安史之乱中,杜甫飘零到夔州,时常独坐城楼遥望北斗七星和首都长安的方向,如孤舟守望灯塔,京华承载着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和对黎民百姓安稳生活的盼望。从杜甫“穷年忧黎元”的赤诚之心,到冉绍之创造“江边一条路、路边一排房、房前工商业、房后种果粮”的三峡移民安置智慧,从诗卷中的家国咏叹,到现实中“舍小家为大家”的移民 搬迁壮举。夔州儿女用行动证明,家国情怀绝非虚无缥缈的意象,而是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时代洪流的实践哲学。 

奉公守节是“坐看巴蜀回生意,放我欢呼到酒尊”的勤政爱民。勤政爱民,是从政者亘古不变的准则,是为官之基、施政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王十朋在夔州推行“买山种树”“瀼水种柳”新政时,这位宋代知州以竹筒引泉的民生工程,润泽的不仅是干涸的土地,更是百姓心中的希望之泉。千年后的扶贫校长张涌涛,在生命最后时刻发出“对不起,扶贫工作没有做到有始有终”的短信,恰如夔门峭壁上的摩崖石刻,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铭刻进时光长河。这昭示着:勤政爱民的要义,既需“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更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躬耕精神。正如瞿塘峡的纤夫号子,唯有躬身贴近大地,才能听见最真实的心跳。

暮色浸染瞿塘峡,夔门的涛声裹挟千年风云奔涌向东。瞿塘两岸崖壁的回响里,既有杜工部“倚北斗望京华”的赤诚余韵,有梅溪先生“端为夔民解百忧”的为民之心,有诸葛丞相“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有千千万万先辈建设家园的前赴后继,更有激荡着新时代“功成必定有我”的奋进强音。让我们以夔门为砚、长江为墨,将“奉公守节”的精神谱系写入民族复兴的长卷,当北斗卫星划过夔州夜空,那穿越千年的北斗守望,已在浩瀚星河中标注出新的精神坐标。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