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橙新语】以文旅融合绘就奉节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编辑: 唐利贤 2025-05-28 13:32:57

评论员 蒲俊帆

五月风起,三峡如画。恰逢“全国旅游日”,当文旅融合的春风吹过夔门,奉节需以文化为根、生态为脉、品牌为翼,服务为魂,将千年文脉化作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让“诗城”之名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文旅融合需深挖文化基因,筑牢文旅发展根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奉节的历史长河中,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豪迈、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怆、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灵动,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绝唱,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奉节文旅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深挖文化基因,要以系统性思维梳理文化脉络,组织专业团队对诗词文化、三国文化、夔州历史等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完整的文化谱系,提炼文化精髓;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为文旅融合提供详实的素材;注重文化的活化利用,将诗词、历史故事融入景区讲解、演艺项目中,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以文化为根,奉节文旅发展才能根深叶茂,行稳致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旅融合需转化生态价值,实现文旅可持续发展。生态是文旅发展的底色,也是奉节的核心竞争力。奉节拥有三峡之巅的壮美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应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生态价值,需统筹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对三峡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发展康养旅游,依托奉节的生态资源和中医药文化,打造国家级生态康养度假区,提供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服务;探索生态旅游新模式,将生态旅游与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以生态为脉,奉节文旅定能在保护与发展中实现共赢,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文旅融合需构建“奉公守节”品牌矩阵,扩大奉节文旅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的宣传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奉节拥有独特的文旅资源,更需要借助多元渠道、创新方式,将这份魅力传递给更多人。建设“奉公守节”品牌,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图文等内容,讲述奉节文旅故事,吸引年轻游客群体;与知名旅游博主、网红合作,邀请他们到奉节体验打卡,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奉节文旅的传播范围;策划具有奉节辨识度的文旅活动,如诗词文化节、三峡之巅徒步活动等,提升奉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品牌为翼,借宣传之风,奉节文旅定能扶摇直上,声名远扬。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文旅融合需构建品牌矩阵,扩大奉节文旅影响力。文旅产业既是诗与远方的交融,更是人与城的对话,奉节要成为游客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需以精益求精的服务打磨每个细节,让每一位旅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厚度。精耕服务细节,需以“绣花功夫”完善旅游配套,升级景区智慧导览系统,培育特色主题民宿群落,让“夜宿奉节”成为可触摸的文化体验;需以“匠人精神”培育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从业人员文化素养培训,培养一支既懂专业又通人文的服务铁军,让游客在举手投足间感受奉节人的热情与底蕴;需以“数字思维”创新服务模式,在重点景区搭建智慧导览服务平台,部署智能AR互动装置,让游客未至先感其美,既至尽享其便。以服务为魂,奉节文旅必以宾至如归的温度,让“诗与远方”在游客的心间绽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文旅融合的新航道,奉节正以昂扬之姿拥抱八方来客,当三峡之巅的清风拂过徒步者的面庞,当瞿塘峡的猿声响彻长江两岸,当服务者的微笑成为最美的风景,奉节文旅的巨轮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更辽阔的海域。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诗城,终将以文旅为媒,绘就高质量发展壮丽画卷!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