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峡收藏一片云彩

编辑: 王艺峰 2025-05-23 07:53:52

□兰世秋

(上接第58期)

3 记录少女岁月的针线盒在我眼里,它是无价之宝

新重庆-重庆日报:2004年5月12日,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您当时是怎么想到为它取名为“诗城博物馆”的?

赵贵林:我和“诗城”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有一定渊源的。

1982年,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诗城白帝》的文章,作者叫张弛。这是我所知道的,最早公开把我们这里称为诗城的文章。文章主要是把白帝城称为诗城。

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刘禹锡……这些大诗人都曾在奉节留下过千古佳句。奉节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曾经牵动过诗人们的心。我认为,奉节,是当之无愧的诗城。

于是,1983年,我在四川日报上发表了文章《古城夔州春色浓》,在文中第一次把奉节称为诗城。

博物馆建成了,我也理所当然地想到用“诗城”来为它命名。

博物馆的外观,完全保留了大东门民居的建筑风貌,让奉节人很熟悉,仿佛看到了我们曾经生活过的那些老房子。

新重庆-重庆日报: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诗城博物馆虽然“相貌”普通,展示条件落后,但却堪称“世界级”的博物馆。对此您怎么看?

赵贵林:我们的展示方式的确比较“原始”。

馆内的藏品现在已经有上万件了,有“巫山人”的发现者黄万波提供的奉节古人类和古动物化石资料;有当年科克伦、阿迪力在三峡夔门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走过的钢丝;还有英法探险者勘测奉节天坑地缝的资料……

在展陈时,我想尽量朴素地展现,这也符合我们馆的实际情况。

我把从全城收来的近百年的一些老窗棂,组合起来建了一壁墙,挂了一些钟表在上面,指针全停在10点53分。

那是奉节老城2002年11月4日“最后一爆”的时间。许多人关于老城的记忆,也停留在那个时刻。

很多参观者都在这壁墙前驻足,久久不愿离去。

前面提到的那间百年老屋,后来,屋主人也带着家里的亲戚到博物馆来看过。一边看他们一边“啧啧”地说:“还是和原来一模一样。”

还有一位参观者曾在老屋里呆坐许久,他跟我说:“在这儿,我找到了过去几十年的记忆。”

有位小学生,自己看了,还非要自己的妈妈来看。一个外国学者,从上午一直看到下午5点多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今年3月,北京一家旅游公司的导游带着一批英国游客来馆里参观。他一边看一边落泪,参观结束时他跟我说:“没想到你们的博物馆这么有价值,我一定会带更多的人来看。”

博物馆现在已经先后接待了10多个国家的几十万名观众。我想,这里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它就是“世界级”的。

新重庆-重庆日报: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诗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赵贵林:如果从文物的角度来判断,我们的镇馆之宝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可在我眼里,它就是无价之宝。

它是一位奉节农村少女捐赠的一个自制的针线盒。盒长四五厘米,由三根小竹子切成小段,细细打磨,再用丝线刷桐油缠绕而成。

这位聪慧的少女当年为了收纳绣花针,居然想出这个主意。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心灵手巧的她是如何细细打磨竹子,如何缠一圈丝线刷一层桐油,再缠一圈丝线刷一层桐油,最后让丝线与桐油结成硬壳,做成了这个实用又好看的针线盒。

这是世间绝无仅有的一个针线盒,它记录了一个少女曾经拥有的青葱岁月,是时间长河中一个独有的片段。

可能对于有的地方来说,它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在我看来,它就称得上镇馆之宝。

4 收藏三峡上空的云彩建博物馆,我永不后悔

新重庆-重庆日报:诗城博物馆的藏品有五分之一来自个人或单位捐赠,这是不是也从某个方面也说明了大众对博物馆的认可?

赵贵林:博物馆开放后,陆续有很多人将自己收藏的东西送来,我很感谢他们的信任。

重庆一家单位在设备换代时,把一些“老古董”搬了来;我的同学毛荣根把他们毛氏家族四代人的诗稿和手迹送了来;老干部彭维新也把自己一生写的10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捐给了我们;还有在外地工作的梁祥彬、史红军、肖敏等奉节人也将自己的收藏送给了博物馆……

每接受一次藏品,我都感到自己肩上增加了一份重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博物馆的运营情况如何?门票收入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吗?

赵贵林:我们博物馆对外的门票是30元一张,但仍入不敷出。电费、水费,还有人员工资……每年运行成本要20多万元,但一年门票收入只有几万元。

前些年,我把位于重庆主城的两套房子卖了,底楼的门面也出租了几间,缺口仍然很大。

我还把我写作的稿费、退休工资都贴了进去,还是不够。为了让博物馆今后能正常运行下去,我正在想办法开展多种经营,希望以此来弥补经费的不足。

新重庆-重庆日报:也有人表示担心,若干年后博物馆的性质会不会发生改变?

赵贵林:我们博物馆地处白帝城旅游码头,是有人说过,你的后人只要一转手,就可换来巨额财富。

对于这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我留给自己孩子们的个人遗产吗?

实际上,在当初拟定博物馆章程时,我心里就没把它当作“一己之利”。博物馆的章程中明确写道——

本馆的宗旨是弘扬三峡地方文化,不要求经济回报,其收入主要是用于博物馆的建设和日常开支。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

我的子孙后代可以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领取薪水,但谁也不能改变博物馆的性质。

两年前,我的孙子大学毕业了,他很热爱博物馆事业,现在也在帮着打理一些事情。对此,我很欣慰。

新重庆-重庆日报:为了当初的一点念想,付出了几十年的时间、精力,前后投入数百万元经费,您对此后悔过吗?

赵贵林:不后悔,我永不后悔。

许多人对博物馆的点赞、支持,让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诗城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我的家乡、了解了我的家乡。

我今年81岁了,但我觉得我的精力还不错,还可以做一些事情。我过去收藏了许多三峡历史文化资料,我想把它们整理出来,我手上也还有一些反映三峡的文艺作品,需要完善修改。

这些年,我对收藏的理解也有一些变化。每个人都是一部历史,这座城市的过去,不仅是物质组成的,也包括芸芸众生的油盐酱醋和喜怒哀乐。

我的一位老同学的母亲,一生经历坎坷。我鼓励她把母亲的故事写了出来,并作为博物馆的文存保存下来,很多人看了都很感动。

我希望更多的人提起笔来,追述昨日,也记录当下。奉节的诗人们出了诗集,都会往我这里送一本。市内外的朋友们也都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博物馆收藏。

把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让它们同那些老民居、老窗棂等老物件一起,共同构成三峡上空一片瑰丽的云彩,这是我的心愿。(完)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张质 摄/视觉重庆)


中共奉节县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管,县委宣传部主办,奉节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夔州街道中华街1号规划展览馆三楼 邮编:404699 电话:023-56557563

奉节县融媒体中心 奉节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举报电话:023-56557096 举报邮箱:fjrm666@163.com 举报专区

渝ICP备1001032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602000115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