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农妇王秀英:四十年相濡以沫 八载守护诠释人间大爱
在奉节县冯坪乡百福村,一场持续四十年的情感马拉松正在书写。从青丝到白发,农妇王秀英用四十年夫妻情诠释“执子之手的诺言,更以八年如一日的病榻守护,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人间赞歌。
“只要人在,家就还在”:一句承诺,一生践行
王秀英与丈夫曹启章的缘分始于1985年。婚后,夫妻二人同甘共苦,经历了养殖失败、债台高筑等生活磨砺。为了偿还债务,丈夫曹启章曾远赴大连打工十余年。2009年打工后回到家乡,本以为能迎来安稳日子,却在2016年冬因突发脑梗导致右半身瘫痪、言语功能尽失。面对这晴天霹雳,王秀英没有被击垮。当主治医生告知术后状况时,她毅然表示:“只要人在,家就还在!”这句朴素而坚定的话语,成为了她此后八年多守护路上的不竭动力。
八年守护路:细微之处见真情
自丈夫瘫痪以来,王秀英的生活便完全围绕着丈夫展开。每天清晨,她为丈夫洗漱穿衣,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弄疼了他。由于丈夫右半身没有知觉,穿衣这样简单的动作,王秀英一重复就是八年。她将南瓜粥煮得稀烂,一口一口耐心喂给丈夫,时刻留意着他的吞咽情况。为了补贴家用,她上午还要到烟田给工人做饭,日薪仅50元。临行前,她总会把午饭温在锅里,确保丈夫能方便吃到。
下午回家,她顾不上休息,便开始为丈夫按摩萎缩的肌肉,她说:“医生说多按摩能防肌肉退化,我每天都记着时间。”夜幕降临,她为丈夫泡脚、擦身,待他睡下后,还要仔细检查药盒,确保降压药、止疼药等按时按量服用。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是王秀英雷打不动的坚持,更是她深沉爱意的体现。
在丈夫失语的无声世界里,王秀英与丈夫培养出了独特的默契。“他左眼连眨两下是口渴,左手轻拍轮椅扶手是想翻身。”王秀英向记者介绍道。对于丈夫因病痛偶尔出现的急躁情绪,她总是给予最大的理解和包容:“我知道他心里难受。”
社会关爱暖人心 榜样力量催人进
王秀英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周围的邻里和基层干部。邻居盛大姐时常看到王秀英推着丈夫在院坝晒太阳,轻声细语地与他说话。百福村村支书杨磊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王秀英这股劲儿,真是让人佩服!自从他们家庭遭遇变故后,我们为他家落实了低保政策现在又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希望能减轻一些她的负担。但她最重要的还是那份坚守。”
政府的帮扶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为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送去了温暖,也让王秀英的坚守之路不再孤单。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她走下去时,王秀英只是朴实地说:“他以前为了这个家,打工十年还清了外债。现在他病了,轮到我守着他了。我们是夫妻,就应该相互依靠。”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两人都能身体健康,尽量不再生病住院。
王秀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夫妻恩爱、不离不弃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善良与坚韧。她的故事,如同一股暖流,不仅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更让 “相濡以沫、守望相助” 的美德如星火般传递,为构筑温暖而有力量的社会家园汇聚起动人的精神力量。
(全媒体记者 朱涛)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