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驻安坪镇三马村工作队:深入践行“三心”工作法 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入户进行两三轮摩托车登记……自今年3月县政协办公室派驻安坪镇三马村驻村工作队进行人员调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带领工作队员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扎实践行“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聚百家心”驻村工作理念,稳步推进“三心”工作法,与村“两委”同心攻坚,交出了一份“党建强、产业兴、民生稳”的乡村振兴答卷。
“户户进“知民情,当好群众贴心人。
驻村工作队坚持“脚底板下出民情”,采取“全覆盖走访+民声恳谈会+针对性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既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劳动,又走进农家院落与村民拉家常,累计组织开展群众会、院坝会36次,走访群众120余人次。
驻村工作队创新提炼“五问工作法”,通过问生计、问冷暖、问期盼、问良策、问成效,构建起闭环式民情收集办理机制。一问“家里几口人、收入靠什么”,摸清家庭基本盘;二问“看病方不方便、孩子上学远不远”,找准民生痛点;三问“最盼村里解决什么事”,锁定急难愁盼;四问“对村里发展有什么好点子”,汇聚群众智慧;五问“上次反映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跟踪问效抓落实。通过该方法动态梳理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医就学等“急难愁盼”问题清单近30件,使走访调研真正成为纾困解难的“民心工程”。
同时推行“民情日记”制度,以“一日一记、一事一议、一办一销”为抓手,要求驻村干部每日记录、每周汇总、每月研判,从工作实际出发撰写驻村日志,按照规章制度完善遍访台账,确保驻村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2025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推动解决饮水管网、人行护栏建设等民生实事5件,真正让“小日记”成为了解民情的“晴雨表”、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事事办”解民忧,办好群众贴心事。
聚焦重点办实事。驻村工作队坚持“预防为主、宣传先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防火宣传,联合安坪镇政府开展隐患大排查,重点整治农事用火、祭祀用火等风险点10余处,签订防火责任书560份,守护好群众的“绿色家底”。扎实开展两三轮摩托车摸排登记工作,对辖区内271辆机动车进行全覆盖登记,通过院坝会、广播“村村响”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
化解矛盾暖心事。充分发挥政协干部协商议政专长,组织“院坝协商会”“田间调解会”等灵活形式,邀请乡贤代表、矛盾双方开展“面对面”协商,推动解决涉及宅基地、灌溉用水等矛盾纠纷11件,真正把政协“有事好商量”的协商民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精准帮扶特殊群体。对辖区重点人员、特困人员建立常态化关怀机制,协调卫生院开展健康义诊、上门送医等活动5次,与学校一起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情感、行为和安全自护的指导服务,为17户事实无人抚养发放慰问品,确保特殊群体“生活有人问、困难有人帮、诉求有人管”。
“时时谈”暖民心,说好群众贴心话。
说“家常话”拉近心距离。驻村工作队坚持用“土炕头”“板凳会”等接地气方式与群众交流,利用农闲晚间在村民屋檐下开设“板凳议事会”,干部自带茶水瓜子,与群众围坐畅聊,累计召开院坝夜谈会11场次,在“家常”的氛围中化解了一系列矛盾难题。
说“本地话”讲透好政策。针对群众关心的乡村振兴政策,集中学习并将“书面语”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将当前涉及的产业补贴、医疗报销、两三轮摩托车改革等政策,汇编整理为老百姓便于理解的“干条条”20余条,通过走访入户、院坝交流等形式解答疑问380余人次。
说“内行话”答好发展题。组织农业专家开展“田间课堂”3期,用专业术语讲解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结合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政策宣讲、农技培训、物资帮扶等各类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来源:县政协办公室)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