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年有味
□郭华悦
年末,乡间的生活围着一个自在转:留。
自家熏制的腊肉,小心翼翼地解下来,大半年的辛劳,终于要派上了用场。一到年底,走家串户多了,难免得备点伴手礼。除了送人,最好的那几块,还得留着,等着儿女们归来,一同品尝。
除了腊肉,还有年货,也是越留越多。留守乡间的,大多是双鬓染霜的老人。而年轻人们,也都在外头奋斗着。这些年货,不是为自己准备,而是留着,等待即将归来的家人。
美食,要留着,等过年;庄稼,也是如此。
乡间留守的老人们,平日里伺弄的,无非是家里头那一亩三分地。尽管对生计而言,起不了啥大作用,但起码儿女们不在身边的日子里,能打发时间,聊以自乐。所以,每到年末,留种也就成了必做的功课。
这些留下来的种子,都是平日里攒下的。春夏秋冬里,攒下了来年的希望。到了年末,拿出来,细细分类筛选,挑出好的,分门别类,留待来年。把它们收好后,捧在手上,感觉更是沉甸甸的。那分量,来自于希望。
除了这些,年末留着的,还有人。
如今的乡间,平日里也有点冷清。老一辈的人,但凡还有点力气,能走能跑,都舍不得在家里头享清福。到附近的城镇,打打零工,挣点小钱,聊胜无于。又或者,生活好点的,四处走走,逛逛大好河山,也未尝不可。
可到了年末,零工不打了,旅游也不去了。清闲的日子里,有阳光的午后,搬一把凳子,在村口的大树下一坐,闲话家常。可看似闲聊,一对对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时不时瞟向进村的路口。当儿女们的身影,出现在路口的一瞬间,目光中的期盼顿时变成了欣喜。留在村里的老人们,日盼夜盼的不就是这一刻吗?生怕错过儿女们回来的时间,于是到了年末,也不往外跑了。
那一个个佝偻的背影,不就是我们留在乡间的亲情种子吗?不需要太多的养料,也无需费心照料,只要乘着来年的春风,就能在被我们忽略的角落里,生长出蓬勃的亲情。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