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元宵节
□陈旺源
在城市的霓虹灯下,元宵节的热闹仿佛是隔了一层玻璃的烟火,看得见,却摸不着那股熟悉的温热。年复一年,我几乎都是在工作地度过这个本应团圆的节日,心中那份对故乡元宵节的念想,便如春日里的藤蔓,在岁月的墙角悄悄蔓延。
故乡的元宵节,是记忆里最温柔的一幅画卷。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薄雾,厨房里便传来了“噼里啪啦”的柴火声,那是母亲在为一家人的早餐忙碌。锅里煮着的糯米粥,随着热气腾腾的水汽,散发出淡淡的米香,混合着窗外清冷的空气,直往人心里钻。粥里偶尔会掺上几颗红枣,或是一勺红糖,甜丝丝的,暖了胃,也暖了心。
吃过早饭,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聚在村头的小广场上。那里已经摆好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传统的兔子灯,憨态可掬,眼睛用彩纸糊成,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还有走马灯,灯影流转间,仿佛能看见古代战场的金戈铁马,又似能闻见田园间的稻香。大人们跟在孩子后面,手里拿着小彩旗,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比那春日初绽的花朵还要灿烂。
午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上的元宵盛宴。女人们在堂屋里揉面做馅,男人们则在一旁拉家常,偶尔搭把手。面皮在巧手下翻飞,不一会儿就成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馅料多样,有芝麻的醇厚、花生的香甜、菜肉的鲜美……每一种都承载着对新一年的期盼。
夜幕降临,是元宵节的高潮。整个村子被灯笼照亮,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夜色中。孩子们提着自制的花灯,穿梭在人群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大人们则端着煮好的汤圆,挨家挨户地送去,互道祝福。那一句句“元宵节快乐”,简单质朴,却蕴含着浓浓的乡情。
而我,在这遥远的城市里,望着窗外车水马龙,耳边是无尽的喧嚣。偶尔吃一碗买来的汤圆,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是少了故乡那柴火的味道,少了邻里间那份真挚的情谊,少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
故乡的元宵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儿时伙伴手中晃动的花灯,是母亲碗里那颗最甜的汤圆,是乡间小路上弥漫的笑声,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它像一首老歌,在心底轻轻吟唱,提醒着我,无论走得多远,根永远在那片土地上。
于是,在每一个孤独的元宵夜,我都会在心中默默描绘那幅故乡的画面,让思念乘着月光,飘回那个温暖的地方。因为我知道,有些味道,只属于故乡;有些情感,只有在那片土地上,才能生根发芽。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奉节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贞枰律师事务所 蒋常清 13609450618。